如今,“快充”早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在電池技術難有突破的情況下,高功率快充就成為提升續航的最佳解決方案。自2018年以來,手機快充從18W逐漸拉高,65W已經成為手機快充功率的主流,還有很多旗艦手機都已經支持100W以上的超級快充,iQOO最新推出的iQOO10Pro更是將手機快充功率提升至200W,僅需10分鐘就能充滿一部手機。
百瓦快充所帶來的體驗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當手機只剩不到10%電量時,我們已經不再“焦慮”,更不用讓手機“熬夜”充電,只需分分鐘時間,手機電量就能實現快速 " 回血 ",這就是高功率快充帶來的極致體驗。而隨著頭部手機廠商相繼入局,大功率快充技術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手機快充兩條路線殊途同歸
手機充電的速度,實際上就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速率,也就是所謂功率。由于電功率P=U*I,所以想要提高充電速度需要增加充電電壓或電流。起初,由于廠商的技術路線選擇不同,也就有了高壓小電流及低壓大電流兩個技術方向。
OPPO作為最早進入快充領域的廠商,在2014年推出了支持VOOC閃充的Find 7,正是采用了低壓大電流充電的解決方案。與之對應的,高通和早期的華為、小米,則選擇了高壓低電流的技術路線。
兩種路線各有優缺點:低電壓大電流的問題是對線材、接口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第三方充電器無法實現全速的快充。反觀高電壓低電流的問題在于效率較低,發熱量較大,優點在于高通QC聯發科PE都是通用協議,因此兼容性相對較好。
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雙電芯、電荷泵等解決方案的加入,以及人們對于手機快充峰值功率越來越高的要求。電流電壓二選一的技術路線已經不復存在,高電壓高電流成為了目前智能手機快充的共同選擇。目前,廠商主要通過采用電荷泵降壓、串聯電芯分壓的方式解決。
電荷泵技術是利用電容作為儲能單元進行電壓變換,轉換效率可以從普通充電 IC 芯片的 89% 提升到 98% 左右,同時實現電壓減半、電流加倍的功能。而使用兩塊電芯串聯,根據串聯分壓的原理,可以直接將單塊電池的電壓降至一半。
以iQOO 10 Pro的200W快充方案為例:在充電過程中,會通過電荷泵改變電壓/電流比,從輸入到手機端的2:1轉化為1:2的比例,也就是說在手機內部的負載為10V/20A。而為了避免電荷泵進行滿負荷運轉,減少充電發熱量,iQOO 10 Pro機身內部總共部署了三顆電荷泵,在主板中放置2顆,副板放置1顆,每顆電荷泵只要輸出6.67A的電流即可,減少充電發熱量,并提高充電速度。
iQOO 10 Pro使用了雙電芯設計,每個電芯提供2350mAh電量,等效4700mAh容量。兩塊電池通過串聯的方式連接,得以分攤每塊電池的電壓,每塊電池承載的電壓只有5V,市面上普通的6C電池就能承受。但6C電池最大12A的電流是無法支持200W超快閃充的,因此iQOO 10 Pro使用的是更強的10C電芯,其能夠承載20A的大電流。
氮化鎵技術同步跟進
“高電壓、大電流”的快充方式,對于充電器帶來不小考驗,尤其是對于大功率的快充充電器,使用傳統的FET功率開關無法改變充電器的現狀。目前最為主流的解決方式是使用氮化鎵半導體材料解決,雖然成本較高,但基本上能夠滿足充電頭的需求。
相比硅材料,氮化鎵(GaN)是一種極穩定的化合物,它的堅硬性好,熔點高,電離度高,并且可以在高速開關的情況下仍保持高效率水平,能夠應用于更小的元件,應用于充電器時可以有效縮小產品尺寸。
以iQOO最新發布的200W 氮化鎵迷你充電器為例,它可以說是將氮化鎵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其三圍是 61.05mm * 56.4mm * 28.89mm,體積僅為 99.47cm ,還不到一百立方厘米,重量卻只有 149.7g,更便于日常攜帶。
雖然氮化鎵充電器優點很多,但其價格還不夠親民,目前市面上的65W氮化鎵充電器價格在百元以上,部分更大功率多口充電產品售價甚至超過400元,昂貴的原材料是導致消費級氮化鎵充電器價格高昂。
不過,從行業趨勢來看,高功率小尺寸的充電頭是未來主流趨勢,而氮化鎵元器件由于擁有高充電效率,能量損失小,發熱低,體積小等特點,已經成為手機廠商追逐的新風口。(高靖宇/文)
標簽: 手機快充 大功率快充技術 10分鐘充滿一部手機 氮化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