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3月14日,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攜手廈門模具行業協會共同主辦“以數賦制,智造未來”2023廈門模塑行業數字化轉型沙龍,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支持,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廈門模具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廈門模具工程公共服務技術中心協辦。聚焦模塑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難點。

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鄧建華,廈門市模具行業協會會長王湘冀,福建華為云副總經理洪凱等領導及即廈門捷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標桿企業代表出席。

2.png

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鄧建華

副局長鄧建華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本次聯合活動舉辦的行業意義,并強調了中小型企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生產力低下的企業正逐漸被淘汰,本地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企業應走出廈門,主動學習智能制造前沿地區企業的先進模式。

3.png

福建華為云副總經理 洪凱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運營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不可一蹴而就。”福建華為云副總經理洪凱在致辭中提及,華為公司在從中小型企業逐步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數字革命,深知轉型的重要性與實施的艱難性。基于自身轉型經驗,華為云從2016年開始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7年內服務2萬余家企業成功轉身。在廈門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落地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至今共服務超400家本地工業企業。

4.png

華為云賦能云解決方案產品總監 楊柳

鑒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華為云賦能云解決方案產品總監楊柳為大家分享華為云一站式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數字化轉型,實現生產數據可視化。分享中,他對中小型企業在數字化初步發展中可能存在的數據孤島問題做了詳細分析,同時將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分為“兩階段、三步走”。兩階段即起步期與成長期企業有不同需求,三步走為企業發展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過程。更結合華為云IMC工業平臺的底層打通,為企業主實現開發聚合的連結。

5.png

華為云數字工廠資深產品專家 王瑞峰

“信息化和數字化,就像汽車的原裝車載導航與智能衛星地圖的區別,前者只有孤立的信息無法互通,后者則是互聯的信息更利于用戶使用。”對于信息化和數字化這兩個相近的概念該如何區分,華為云數字工廠資深產品專家王瑞峰用貼合生活的比喻一語概之。而由他負責的數字工廠就如何北斗導航系統一般,小到設備接口、大到數據中臺,端到端串聯系統底層數據與跨企業/平臺應用,上下游協同將設備、業務等數據流通起來,切實成為企業主決策的“智能導航”。

此外,作為華為云生態合作發展伙伴,深圳中科晟達和益模各自分享了信息化系統助力模塑行業智能發展。

6.png

深圳市中科晟達互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金表

深圳市中科晟達互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注塑行業設備數采,可適配多品牌、多型號的注塑機,更可在不改變注塑機機械系統的前提下,升級控制系統,實現低成本、高精度智能閉環控制。總經理楊金表特別指出,中科控制器搭載行業內MES系統數據采集量高達325項,遠超業界水平。

“即便像收垃圾一樣,也要收到我的服務器里,也許現在用不到,但以后一定會有用。” 廈門市模具行業協會會長王湘冀表示,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有數據采集的意識,將設備數采數據收集到服務器中,為日后業務提升做支撐。

6.png

武漢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總監 劉闖

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打通模具與注塑工廠,打造從模具設計到注塑生產的一體化管理系統,更帶來供應鏈上下游管理方案,符合模具/注塑行業外發加工的特性。方案總監劉闖提出,對于模塑行業的非標特性,APS(智能排產系統)是工廠的大腦指揮全局,而MES(制造執行系統)是工廠的中樞貫穿全局,指揮自動化設備負責執行操作。

7.png

廈門捷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總經理助理陳凱荻

作為華為云與益模在廈門落地的行業標桿企業——廈門捷昕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暨總經理助理陳凱荻到場分享,模具行業作為非標加工業,生產資源最難平衡,而華為云-益模聯合解決方案從生產、采購、品質、成本四大模塊出發,開展精細化管理,平衡生產計劃、人員作業負荷率,提升設備稼動率。現場展示品質看板、員工工時統計等實時數據,體現系統管理及時性。

8.png

廈門市模具行業協會會長 王湘冀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模具行業協會牽頭,王會長表示,搭建本次交流平臺的初衷是為業內有數字化需求的企業做資源整合,而在本地深耕制造業的華為云平臺更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使用特性,為企業帶來精準的產品與服務。再結合惠企政策,為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加速企業快速轉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