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以下簡稱“中國非遺保護年會”)在陜西榆林舉行。抖音電商作為合作平臺參與其中,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聯合推出了《短視頻和直播電商助力非遺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非遺傳承面臨著后繼無人、觀念陳舊、影響力有限等現實性問題和困境,借助短視頻和直播電商,非遺文化得以擴大關注人群、降低傳播門檻,進而提升傳統技藝的變現能力。

中國非遺保護年會舉辦期間,抖音電商在平臺上線了“dou見非遺”會場,并在線下搭建“抖音電商官方直播間”,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助力非遺產品銷售。音樂人阿朵也走進“抖音電商官方直播間”,介紹傳統文化,分享非遺好物。


【資料圖】

阿朵師承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洪富強,致力于推廣苗族武術鼓等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在“抖音電商官方直播間”中,阿朵推薦了竹編果籃、檀木雕刻梳、皮影耳飾、五芳齋粽子、武夷烏龍茶等非遺產品,以及德州扒雞、蔡林記刀削面、鑫炳記糕點等老字號好物。借助抖音電商,阿朵不僅讓網友們直觀感受到了非遺市集的熱鬧氛圍,也讓大家可以便捷地選購心儀非遺好物。

除了通過“dou見非遺”線上會場展示非遺好物和傳播非遺文化外,在抖音電商平臺,還活躍著更多年輕的非遺傳承人。他們堅守著流傳下來的舊技藝,也在探索著新方法,用短視頻、直播等方式不斷放大非遺文化的光芒,讓傳統技藝在更大的舞臺閃耀。

因為一條播放量超135萬次的短視頻,@大魚瓷活工作室 在抖音電商打開了銷路,線上銷量業績達到了集市擺攤時的100倍。“大魚瓷活”是周馨在大學期間和朋友一起創立的工作室。最初,她只是在短視頻中分享“在景德鎮陶瓷大學上學的體驗”,后來她開始每天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創作心得,還在粉絲的推動下開始做陶瓷制作直播,開起了自己的抖音小店。

借助抖音電商這個“線上的展覽廳”,周馨不僅讓網友們了解到瓷器背后的諸多制作工序,也讓他們知曉了每件作品誕生背后的故事。在抖音上的創業經歷,讓周馨對陶瓷技藝的創新傳承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抖音電商創作是傳統手工藝從線下到線上轉型的一次機遇”,周馨認為,只要做出好的作品,輸出好的內容,就一定會被人看到,“憑手藝也可以撐起自己的夢想”。

“90后”男生暢楊楊接觸剪紙已有20多年。他從小跟著祖母學剪紙,19歲那年,因為一次偶然的剪紙比賽獲獎,從此走上了職業化剪紙的道路。如今的暢楊楊,不僅是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還在家鄉河南洛陽擁有了自己的剪紙店面。同時,通過在抖音賬號@剪紙暢楊楊 中發布剪紙視頻、分享剪紙技藝,他還收獲了超34萬粉絲。

直播中,他會為大家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也會一步一步教授不同的剪紙技巧。通過抖音電商,暢楊楊將剪紙藝術傳遞到了中國的各個角落,結識了全中國的剪紙愛好者,同時也借助抖音帶貨渡過了受疫情影響的創業艱難期,并且開拓了傳承傳統文化的新形式。

“90后”女孩劉霞冰的父親劉家盛,是廣西欽州“靈山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靈山竹編”聞名遐邇,遠銷海外,曾經是當地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如今則日益凋零。從小在竹編的世界中長大,劉霞冰對這門手藝感情很深。2016年,一心想做個手藝人的劉霞冰回到了老家,并通過抖音賬號@劉家人竹編 摸索如何通過網絡帶貨。

過去一年,在網友的啟發下,劉霞冰在抖音電商成功打造出爆款產品——竹編貓窩,不僅讓店鋪的年銷售額翻了6倍,還帶動當地600多人就業增收,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靈山竹編”。在劉霞冰看來,年輕人返鄉創業,其實是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思維,去經營家鄉的老手藝。借助抖音電商,一個曾經被劉家盛認為“沒希望了”的夕陽行業,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讓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離不開年輕人的加入。據2022年6月發布的《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在抖音非遺創作者中,80后占比達35%,90后則占比26%。此外,00后購買非遺產品的熱情最高,購買成交額較上年增幅達到959%。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將持續加大優質資源投入力度、加強扶持舉措,發揮全域興趣電商的技術特色,著力推動傳統文化消費,助力非遺保護與傳承。

標簽: 抖音,抖音,抖音電商,攻略,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