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中國家電行業早就沒有新品牌崛起的機會和空間了。

如今的中國家電市場,到底還有沒有新品牌崛起的機會和空間?一邊是最十多年以來的家電市場上,出圈的新品牌屈指可數,能引領一輪消費潮的新品牌更是難見;另一邊則是眾多家電大品牌、老品牌謀求年輕化轉型,競爭壓力巨大,一大批的新品牌四處活躍不斷突破。

如今圍繞這一問題,目前主流市場上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中國家電業早就是巨頭主導的時代,新品牌壓根沒有機會了;另一種聲音則認為,中國家電業在任何時候,都有新品牌生長和發展的空間,關鍵看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定位。

一線家電市場最具發言權。最幾年市場上家電新品牌并不少。其中,美的集團除了最為人熟知的COLMO、華凌等品牌外,還有一個從海外轉內銷的品牌comfee,目前產品線已從熱水器、凈水機,向油機、燃氣灶、消毒柜、洗碗機等全面鋪開。

同樣還有海爾重新定義的Leader品牌,以及海信打造的璀璨品牌。方太集團同時開啟米博和柏廚兩大品牌,前者初步瞄準生活電器和清潔電器,未來一定會繼續擴容產品線,后者主要是集成家居、櫥柜等。而老板電器則推出專業蒸烤炸一體機品牌DACHOO大廚,又推出數字廚電品牌ROKI,目前老板電器旗下還擁有老板、帝澤、名氣、金帝等多個品牌。

格蘭仕在完成對惠而浦(中國)公司并購后,又順勢推出定位國民潮牌的易廚品牌,雖然當前市場動靜不大,但方向還是清晰的。此外,在空調和電視領域,這種多品牌和新品牌現象頗為突出,比如美博旗下,在美博主品牌外,還在運營著樂京、正野、美邦等諸多新品牌。海信、創維、TCL、康佳等彩電企業,此前均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電視品牌VIDDA、酷開、雷鳥、KKTV,以應對小米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沖擊,小米品牌的電視在謀求轉型后又推出紅米品牌,繼續以低價為特色。

此外這幾年的家電市場,還有兩個現象頗具代表,那就是受到家電市場和消費的高端化轉型大潮中,出現眾多家電企業集體推出“高端新品牌”局面,以及受到洗地機、空氣炸鍋等新品類的活躍,催生了一批專業型的品類新品牌。

在家電高端品牌的爭奪上,從美的定位AI科技家電品牌COLMO,到海信的高端套系品牌璀璨、長虹的高端品牌系列啟客CHiQ,此外還有康佳彩電的Aphaea阿斐亞,新飛冰箱的LIBRA萊博睿等。

在新品類催生的新品牌上,這幾年最火的當屬洗地機為代表的清潔電器,以及空氣炸鍋為代表的烹飪電器。前者出現了添可、石頭、追覓、必勝、米博、由利等新品牌層出不窮,數量超過百余個。后者出現了山本、比依、悠伴等一大批新品牌,數量同樣在百余家。在這兩大品類市場上,還出現很多老品牌或大品牌的租賃經營。

可以看到,這些年來,中國家電市場上的新品牌一直在出現,一直在發展,而且一直在謀求突破。雖然在不同的品類、不同的用戶群體之間,不同的家電新品牌市場表現不同,但是在家電圈看來,對于廠商來說,至少有幾個發展趨勢需要清楚和明白。

一是,這些年家電市場上出現的新品牌,要么是綜合大企業的用戶精細化運營結果下的品牌分層,要么是專業強企業推出的新品類品牌,要么是新品類孵化并催生的新品牌。可以看來,在每一個新品牌的誕生背后,都有著新的商業邏輯和商業支點,并不是“無中生有”。但說明一點,市場和用戶對于新品牌的接受程度并不低。

二是,家電新品牌出現的數量多,并不代表家電新品牌的發展門檻低。相反,最五年來家電新品牌的顯和隱門檻,都在顯著提高。主要還是用戶需求的多變,以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所以,這些年的家電新品牌數量雖然多,但是能在市場上出圈或者目標用戶群體出圈的新品牌并不多。這要求相關的品牌運營商們必須要想辦法貼市場和用戶,堅持不斷地投入和深耕。

三是,家電新品牌的打造,如今對于廠商來說需要的不只是時間,更要智慧、手段和耐心。家電圈注意到,如今不少家電廠商沒有足夠的時間、耐心和手段去培育并發展新品牌,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洞察不同用戶的需求,并真心去幫助他們策劃好產品、好品牌、好服務。如今,用戶對于好產品的需求注定會誕生一些特色化的新品牌和未來的大品牌,所以不能輕視。

在培育新品牌,甚至是推動企業品牌化的過程中,這些年來中國的家電企業其實是走過不少的彎路、險路的,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和壓力。有成功者,有失敗者,還有半途而廢者。但在未來的家電消費市場上,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品牌化是商業競爭不可缺少的一環。

標簽: 出圈的新品牌屈指可數 新品牌崛起 中國家電業 中國家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