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國務院發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方案明確,對作為先行啟動區的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3個區塊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并按程序制定優惠產業目錄;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對南沙有關高新技術重點行業企業進一步延長虧損結轉年限;創新科技合作機制,落實好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一站式創新創業平臺按規定享受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
稅惠加碼企業發展信心更足更強
《南沙方案》一經發布,便收獲了大量企業的點贊。廣東醫谷產業園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謝嘉生告訴記者,“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們企業都十分激動。鼓勵類產業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到15%,對我們來說將是實打實的減稅紅利,企業扎根南沙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更強了。”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政務總經理張宇鑫則認為《南沙方案》將明顯帶動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南沙創新鏈、產業鏈、政策鏈的融合發展。“政策實施后,企業在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壓力將顯著降低,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設備更新、研發升級和高端人才引進,從而有力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兆科藥業(廣州)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小羿則更加關注政策的實際落地情況,“希望可以盡快明確鼓勵類產業目錄,對稅收政策優惠的范圍和要求進行政策解讀。”
《南沙方案》將吸引更多具有潛力的境內外企業進駐南沙,全面推動南沙鼓勵類產業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從中長期來看,《南沙方案》的各項政策落地實施后將有助于南沙加速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廣州市新的經濟增長極。
規則銜接 構建粵港澳三地合作平臺
《南沙方案》稅收優惠政策禮包,除了讓在南沙經營的企業和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對于南沙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和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全面進入快車道,除了在企業注冊、商事仲裁、專業人才資格認可等方面與港澳規則銜接,成立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還集聚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新鴻基慶盛樞紐綜合體、港人子弟學校、香港科學園南沙孵化基地等重大平臺項目,助力大灣區高水平互聯互通。
新政實施后,南沙將更大限度發揮毗鄰港澳、位居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和鼓勵類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優勢,打造好國際化人才特區,吸引國際化高端人才聚集南沙,促進粵港澳三地青年創業交流互動,進而助推南沙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南沙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現在是越來越完善了,之前推出了‘港澳青創30條’‘科創16條’、南沙人才卡等政策,現在再加上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實施‘港人港稅,澳人澳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港澳人才的吸引力更強了。”扎根南沙創業的香港青年、粵港澳(南沙城)國際青創社區總經理孫弘睿感慨道。
同時,南沙將繼續加強與港澳規則機制的貫通融通,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進一步創新,探索建立與港澳趨同、與國際高標準接軌的規則體系,為粵港澳人才、企業在南沙創業生活提供更大便利。
服務加持 確保政策效應充分釋放
接下來,稅務部門將成立工作團隊,按照政策落實節點編制“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建立工作機制和推出配套措施,通過稅企微信群、短信、企業號、電子稅務局等溝通渠道,主動推送政策解讀和指引,及時解答納稅人政策咨詢。在各辦稅服務廳設置政策咨詢臺、宣傳專區,對符合政策條件的納稅人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精準輔導。聯合政府部門及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分群體、分形式地開展稅收政策宣講進園區、進社區、進重點企業等活動。借助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辦稅服務廳LED屏幕、戶外大型廣告牌等宣傳載體,進行立體式、全方位政策宣傳,全力推動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落地、落準落穩。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負責人孫偉斌表示:“稅務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全力推動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新優惠在南沙落地生效,持續推進便民辦稅服務優化升級,助力南沙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為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注入稅收動力。”(記者/吳詩航 通訊員/吳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