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正值電商平臺年中大促,汕頭跨境電商業務迎來小高峰,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日均出單量比平時翻了一番。自2019年12月汕頭獲批為國家第四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20年汕頭保稅區轉型升級為汕頭綜合保稅區以來,汕頭乘著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抓住機遇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實現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5月份,汕頭綜保區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9810)業務實現‘零’的突破。相比B2C模式,海外倉模式可節約80%的國際物流成本。”汕頭海關所屬濠江海關企業管理科科長陳獻敏說。
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有快、省、信的優勢。濠江海關聯合汕頭綜保區管委會,在通關現場設置海外倉備案“綠色通道”,專人專崗全程負責備案流程的銜接。同時,精準開展“一對一”上門輔導,鼓勵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開展出口海外倉業務。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調整表(2022版)》實施后,調整新增了近年來消費需求旺盛的29項商品,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這些商品將更加便利、實惠。為助力企業把握機遇,疊加用好跨境電商綜試區與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濠江海關以打造“集約監管”作業模式為抓手,推動跨境電商保稅業務高質量發展:搭建跨境電商商品便捷通關通道,對有相應批準文號的商品加快審核速度,實現即到即查;針對節假日電商銷售特殊節點的訂單高峰,指導企業運用“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模式高效備貨,大幅提升通關效率,推動“網購保稅+保稅展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等新業態規模擴大,助力企業拓寬經營方式。(記者/余丹 通訊員/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