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0%大關,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又提升了不少,只是在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后,依然逃不過”此消彼長“的潛規則,市場格局還遠沒到大局已定的時候。新勢力們的銷量下滑、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比亞迪的一家獨大,本就瞬息萬變的局勢,隨著主流合資大廠們的正式入局,變得更加緊張了。
【資料圖】
2022年可以稱為合資品牌的新能源元年,大家默契十足的推出了自家的純電產品,真正意義上的純電車型,出自純電平臺的純電車型。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它們的動作還真不是一般的慢,似乎合資品牌對新能源的思考和決策,都是神經大條般的后知后覺。
如果說新勢力們代表著激進與奔放,那主流合資們就是保守與謹慎,相比摸著石頭過河,邊探索邊發展,合資品牌更愿意追求更切實際的目標,或許這就是它們總是慢半拍的緣故。
實現全面電驅化,這是所有品牌的未來目標,只是關于新能源的思考,每個品牌都有著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策略,最近看到了東風日產新推出的Ariya,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符合當下的電動車核心素質是什么?
造型設計重不重要?重要,顏值必須要高,但它并不是當下的必需項。智能科技有沒有用?有用,科技能帶來新奇且便捷的用車體驗,但它也算不上核心要素,至少現在還不是。那么我們所關心的電動車的核心到底在哪里呢?從目前的用車需求來看,當屬電池安全和續航里程了。
電池安全是所有純電車型的起點
人們總說好漢不提當年勇,過去的輝煌雖已過去,但過去的榮譽卻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作為日產電動化的重要車型,Ariya自然能夠享受日產品牌多年的品牌資產。日產擁有75年的純電技術沉淀以及超過25年的電池研發與制造經驗,Ariya自帶技術榮耀光環。
另外,全球首款量產純電車LEAF,也為日產積攢了不俗的安全口碑,累計超210億公里 0重大安全事故。以上所說的信息,都是日產品牌在電動車安全方面的榮耀,這樣的一個企業,全新推出的Ariya,標準和技術都只會比過往更高級。
隨著電動車的持續熱銷,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自燃事故,有的車是靜置狀態下,有的車是在充電進行時,還有的車是在發生劇烈碰撞后,這些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種,但電池的熱管理失效占了大頭。
為了防止電池短路、起火、爆炸,Ariya對電池進行了從內到外全方位的安全保護,運用了九重保護措施,這其中包含了電池電芯的監管和內部結構優化,也包含了全工況電池精準管理,也包含著底盤裝甲防護的物理結構等,安全措施相當繁瑣。
最為重要的是,Ariya電池從設計、研發到最終制造,都是按照日產高標準100%嚴格檢測篩選;標配90kWh的大電池,但其155kW/kg的能量密度并不算特別出色,在安全和電池性能的相對選擇中,安全優先級最高;電池內外的空間,同樣經歷了特殊規劃,內部電芯間加裝隔熱膜,電池艙四周預留碰撞緩沖空間。
說實話,Ariya傾其所有地將技術堆砌到了電池安全領域,看上去有點“傻瓜式”的操作,卻也是最保險最謹慎的一種選擇,電池安全是所有純電車型的根基,這個不可動搖。
無焦慮的續航要長更要真
關于新能源車型,因續航問題導致的焦慮癥可謂是最為尖銳的槽點之一。只是在探討如何解決電動車帶來的續航焦慮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所謂的“焦慮”到底是個什么問題。
有過開電動車跑長途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所謂續航焦慮主要有三點因素,第一,電動車整體的續航里程確實太短,不夠用帶來的焦慮;第二,表顯續航水分太大,續航不真帶來的焦慮;第三,當續航降低至某一心理界限值后,思考充電問題帶來的焦慮。目前面對這三種焦慮癥,真是誰用誰知道,各有各的煩惱。
先說第三個,這個焦慮其實就是由于電動車充電難充電慢所導致的,充電樁難找、充電時間太長是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車都無法繞過的痛點,相信在未來某個時刻肯定能夠解決或改善,所以現在暫時還不需苛責某款車。
至于其他的兩個焦慮項,Ariya倒是做了很好的應對。全系配備了90kWh大容量的液態鋰電池,它的長續航版本在CLTC工況下,已經達到了623km的續航里程,單就數據而言,能夠超過600km的純電車型,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多場景出行需求了。Ariya的這個數字,至少是解決了續航焦慮的一大部分。
那么就剩下表顯續航水分大帶來的焦慮了,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夸張,從實際用車的角度來看,因為續航有水分,導致車主無法精準判斷未來的行程,甚至需要臨時改變原有的路線規劃,每一次的出行都將多增加一道多余的步驟,這對用車生活越發簡化的趨勢來說,非常不合理,也非常不科學。
再看看Ariya是如何做的,它是通過全球用戶210億累計公里,基于各種路況、環境駕駛習慣下的大數據智能測算,結合對前段駕駛路程電量消耗比率,實時準確地計算剩余的續航里程。說直白點,運用大數據智能精準測算出來的剩余續航,能夠擠掉多余的水分,表顯數據足夠真實。
純電車型的發展勢頭很猛,但絕大多數消費者依舊處于養成新用車習慣的階段,確保續航夠長夠真,才不會因續航焦慮,抹殺掉消費者獵奇嘗鮮的念頭。
寫在最后:
贊揚激進派敢于大刀闊斧時的變革,同時也要欣賞傳統品牌步步為營的謹慎。市場的包容性很強,大力支持擁有新奇思路的發展方向,但過往的歷史規律卻并未發生質的改變,一飛沖天的曇花一現,遠不如厚積薄發走的長遠。Ariya或許可以作為合資品牌的一個有力代表,現在,有了電池安全和續航的主干,剩下的枝枝葉葉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完成。
查看本地經銷商咨詢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