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生活的小伙伴,你們的愛車一年能行駛多少公里?如果讓一臺車24小時連續行駛90天,你覺得它最終里程能達到多少?

相信看過以上問題的朋友,可能會質疑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么?這里給大家科普個詞,或許大家還比較陌生,那就是“耐久性”。為了測試一臺車的耐久性,我們往往會采用試驗室級別的測試方法去壓榨一臺車的“耐久”能力,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時間去檢驗一臺車在零部件制造或裝配工藝上是否禁得住考驗。換句更通俗的說法就是去檢驗它是否會有“出保就壞”的風險。那么這項測試對于一臺車來說意味著什么?我們先從衡量車輛生命周期最關鍵的公里數階段看起。


(資料圖片)

平均每年1.5萬公里 汽車圈也有“7年之癢”

借鑒目前二手車平臺更新率的數據來看,一般家用車通勤平均每年行駛大約1.5萬公里, 按照這樣的數據換算下來,再結合二手車買賣和殘值的因素,一輛車的正向價值使用周期大約在7年 ,換算為公里數也就是在10萬公里左右。而橫跨10萬公里周期,每個時間點也對應不同的車況表現,在這里我們將它歸為三個階段,分別是0-1萬公里、2-8萬公里和9-10萬公里及以上,究竟這三個階段有什么不同,我們先從0-1萬公里的磨合期聊起。

一臺車所經歷的第一個時間點是1萬公里以內的磨合階段,也是大家常說的新車階段。從零部件本身的角度來看,由于新的零部件摩擦面和接合面之間有一定的粗糙度,導致零部件間的接觸面變小,新車磨合階段是為了零部件之間形成最佳的配合工作面,在專業領域的說法叫“摩擦副”。

在磨合周期內,此時會有肉眼難見的細微金屬碎屑從零部件上咬合下來被機油所吸附,所以各個廠家要求不同,會在3000-10000公里之間要求進行首保更換機油,目的就是將磨合過程中的金屬碎屑清除掉,避免帶有大量碎屑的機油參與潤滑且過度磨損零部件。雖然每臺車的首保更多的是以檢查項目為主,但對于機油的更換是不能馬虎的,當完成了這次保養之后,車輛將進入新的使用周期——穩定磨損階段。

來到第二階段,它的橫跨長度在2-8萬公里左右,一般稱之為穩定磨損階段。此時是車輛的最佳狀態期,車輛經過深度磨合后,各個零部件之間的咬合摩擦面形成了相互適配的工作面,此階段也會有金屬碎屑摻雜在機油中,但相比磨合階段數量會大大減少,如果有機會查看放油螺栓或油底殼內部就不難發現,零部件上有設置磁鐵單元進行一定量的物理吸附,當然更多的過濾工作還是交給機油濾清器來完成的。所以2-8萬公里階段按照廠家正常保養周期進行油液、火花塞等損耗部件更換就能讓發動機保持良好的運轉狀態。

在此階段內,廠家也會要求車輛在5-6萬公里進行一次全車系統性的保養,它區別于以往的常規油液濾芯的初級保養項目,還會涉及到正時皮帶/鏈條/發電機皮帶/張緊器的更換,節氣門清洗,進氣道清洗、噴油嘴清洗等。對于此階段下的車輛狀態也是最佳的,是我們常用擬人手法去形容的“正當年”。

當車輛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10萬公里區間,大概的時間年份跨度是7-8年。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車輛將會從穩定磨損向激烈磨損階段緩慢轉變,當然這種過渡期的長短也要取決于用戶的使用習慣、養護習慣以及車輛本身的硬件素質等,其最長的過渡期可達20萬公里。不過除了營運車輛外,大多數私家車主也很難將一臺車使用到20萬公里。

其實這里大家要注意一點,雖然在正常使用下每個階段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保養項目,但這種軟性保養手段對于零部件間的金屬磨損是沒有辦法復原的。那能否將制造裝配工藝水平提升一個高度,讓車能穩定地度過10萬公里大關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別克威朗Pro正在用耐久性測試來證明一切。

提升車輛耐久性是一個很系統的事情,除了要求零部件供應商外,對于生產線上的裝配工藝也要十分嚴格。如果車輛在制造過程中本身就有瑕疵隱患,再加上后期使用階段缺乏有效的保養維持,那么從10萬公里之后,發動機、變速箱內外的各個運動金屬零部件、油封、橡膠管路甚至線束等零部件都會借助長期高溫、高壓工作環境的摧殘被放大老化跡象,這會直接影響到車輛的耐久表現。

除了發動機和變速箱,底盤結構因為承受不同路面狀況的施壓并且暴露在泥沙、水漬、石擊等相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各個橡膠承載件和襯套包括輪胎也會更早的進入老化階段,所以在這個時間點駕駛員會明顯覺得車輛發散,不如新車時候好開了。所以綜合以上因素,此次試驗中我們也將10萬公里作為重要階段來考核一臺車的質量和性能表現,延伸出了此次對于別克威朗Pro的10萬公里耐久性見證。

10萬公里不白跑 權威機構用數據說話

看完上面的介紹,相信各位小伙伴已經了解10萬公里階段對于一臺車的重要性。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從更加專業的數據層面,如何判定一臺車在達到10萬公里目標后車況是最佳狀態的。

此次網上車市在國內權威的汽車研究測試機構試驗室(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對威朗Pro進行了一次真實、客觀的評測。測試采用的方法是24小時不間斷行駛90天,除了按照廠家保養手冊養護外,其余時間都在轉鼓測試臺上完成運轉,讓這臺車在90天內達成10萬公里的目標需求。

針對整個測試項目,試驗標準按照國標GB 18352.6-2016 中的污染物控制裝置耐久性試驗- SRC循環為依據,在10萬公里耐久性測試前后會分別進行排放油耗和不同工況下的性能試驗,包括起步連續換擋、最高速換擋等加速性測試,以及滿載/空載下的整車制動性等,以便確定當下車輛的工作能力和技術狀態,測試中模擬了車輛在日常使用中所遇到的大多數工況,并納入更加精準的油耗測試作為另一個參考依據。

那么如何從尾氣排放數據中探尋發動機的耐久狀態,這里咱們簡單的舉個例子。發動機做功需要活塞在缸筒內達到上止點時,活塞頭部與氣缸室蓋間形成密閉的燃燒室,而這個空間內的混合氣被壓縮會形成高壓,也就是我們常聽修車師傅提到的“缸壓”,當活塞和缸筒之間磨損加大,在高速運動和高壓的作用下,活塞上起到密封作用的活塞環與缸筒之間的密閉性會大打折扣,機油就有機會竄入到燃燒室內參與燃燒并改變排氣中的物質成分,隨之而來的風險就是積碳增多,在油耗方面都會有影響。當然上面提到的只是某一種因素,而我們在試驗過程中所捕捉的就是這些尾氣成分變化的差異,這樣的細微參數捕捉要比我們憑肉眼或聽覺去判定更加精準也具有科學依據。

當這臺試驗車滿足10萬公里目標并得到相關數據后,在工程師的操作下車輛的動力部分還會被解體,并由技術人員對氣門、活塞、氣缸套、曲軸、軸瓦等零部件的磨損程度進行精密測量。另外針對變速箱也需要拆解來辨別內部的各檔位齒輪和內部換擋機構是否出現燒蝕、剝落、龜裂、缺失等情況,從而系統得出車輛在耐久性方面更加直觀的成績。這是一項很龐大的檢測工程,只為了得到最精確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來證明產品的優異表現。

拒絕“出保就壞” 可追溯嚴苛制造體系帶來8年16萬公里的承諾

最后我們再來聊聊“出保就壞”這個梗。對于這個說法,大家都戲稱為運氣或是人品的見證。其實從“出保就壞”這個說法來看,也體現出了目前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在質量上的堪憂與無奈。

汽車作為一個零部件集合體,每一個制造步驟都有可能出現細微的“瑕疵”,如何發現這些“瑕疵”并將問題在生產過程中解決掉,這項技能可不是那些新車企有能力和精力去完成的課題。而傳統車企恰恰在些這方面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去做到“萬無一失”,制造別克威朗Pro的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就是傳統車企中最好的優秀案例。

從生產線走下來的商品車,如果隱藏“瑕疵”就等于將這種無形的隱患轉嫁給消費者,是一顆定時炸彈。前面我們提到了,10萬公里作為一個零部件耐久性的關鍵點,如果此時某個零部件爆發出問題勢必會影響車輛的耐久表現,而且部分車企也將保修政策調整到這個時間以前,如同做了個擦邊球,最終為這個“瑕疵”來買單的還是回歸到消費者身上。

了解別克威朗Pro的小伙伴會知道,這款車出自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分公司的制造車間。武漢分公司應用全球領先的工業以太網技術,是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制造質量組認證的BIQ(Built in Quality)Level 4最高等級認證的生產基地,從這里走出的每一臺威朗Pro,都禁得起“出廠即精品”的稱號。

寫在最后:

作為10-15萬級別中最具實力的車型,別克威朗Pro在各方面都符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此次試驗更是有針對性的對“三大件”進行系統測試,讓消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威朗Pro的真實力。

目前別克威朗Pro 10萬公里耐久性測試項目正在緊張有序的開展中,網上車市也會持續跟蹤報道,10萬公里大關即將達成,測試結果馬上揭曉,各位看官敬請期待。

查看本地經銷商咨詢最低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