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像龍貓叔叔一樣,對一部將近20年前的科幻經典《我,機器人》依舊印象深刻。其中一段,描寫在未來人類自己手動駕駛已經不被信任,身為主角的威爾-史密斯在開啟手動駕駛的時候,還被身邊的科學家驚訝:“用手開?這很危險!”

是的,未來已經是自動駕駛的天下。


(資料圖)

但是,未來是未來,現在我們距離自動駕駛還有一段距離,現在我們依然是自動輔助駕駛或者智能輔助駕駛的階段。

而目前我們所處于的這個階段,各家車企均在發力,路上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屢見不鮮。但是在智能化方向上頗有建樹的智己,覺得這樣的自動輔助駕駛水準還不夠。智己對于NOA,有更為獨到的見解。

2023年4月12日,智己汽車在蘇州正式舉辦智己NOA發布會,正式發布行業首個D.L.P.人工智能模型,同時也官宣智己高速高架NOA領航輔助功能官宣上線,并且智己城市NOA領航輔助以及替代高精地圖的數據驅動道路環境感知模型,預計也將于2023年年內開啟公測。

發布會現場,智己展示了車輛上配置的智能輔助價值系統的硬件,除了Orin高算力芯片之外,2顆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1顆高清感知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2顆高精度定位單元……這樣強大的硬件實力,為智己NOA做了最好的基底,也給了“更像人”的底氣。

根據智己汽車的官方說法,目前的高速高架NOA首批開放城市包含了上海、蘇州、杭州、湖州和嘉興等5個城市,而且在年底前,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高速高架NOA將率先在4月底以OTA的方式推送給智己L7的車主,智己LS7的車型則需要等到6月份。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NOA以及替代高精地圖的數據驅動道路環境感知DDLD模型,是由智己汽車攜手智能駕駛算法供應商Momenta聯合開發的。借此,智己IM AD可以實現頂級車控和頂級算法的雙向賦能,能夠迅速從感知智能邁向認知智能的新領域,從而突破智能駕駛發展道路上的瓶頸,真正意義上做到“更像人”。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太多的硬件解析和技術詞匯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感知不強。既然智己這一次發布了即將推送的高速高架NOA功能,那么我們自然想要搶先體驗一番。

就在發布會的前一天,我們網上車市就已經來到了蘇州參加智己NOA的專場試駕體驗。

本次智己NOA的專場試駕,經過介紹后發現路線還是依舊以高速路線為主,并沒有包括之前小規模測試的城市NOA。不過既然那是“更像人的NOA”,在高速上有沒有領先友商的智能駕駛表現,那么就應該更關注于通行效率和駕駛安全這兩個人類駕駛員最基本的方面。

通常,我們所說的自動駕駛里,通行效率方面,包括加速、變道和并線、大曲率匝道自動駕駛等情況。駕駛安全方面,包括避讓動作、路況的預測和識別等。

那么下面,我們將從以上6個方面進行著重體驗。

先說效率。

本次高速NOA的體驗,全程來回大約在45km左右。全程體驗下來,使用智己NOA實際的通行時間,只比導航的規劃時間慢了僅僅2分鐘。這樣的表現,基本上就是跟人類駕駛員處于一個水平。畢竟日常我們也會遇到意料之外的擁堵或者是其他情況,通常按照導航預測,前后5分鐘內都算準時。那么這樣來看,首先的通行時間上,智己NOA已經幾乎接近人類駕駛員通勤時間。

在加速方面,相對于之前體驗的友商高速NOA功能,智己NOA的表現明顯“更激進”。全程在高速路上,只要是能夠探測到面前的車輛速度較慢而左右側有合適的空當之時,智己NOA都會調整車速進行加速動作。

而且,最關鍵的在于,這樣的加速動作不是機械的那種“我先確保周圍沒事,然后一腳油門加速沖出去”的反應,而是真的像人類駕駛員那種“我打了轉向燈,看到沒問題,直接就變道然后順利加速就行”的感覺。

全程這樣的加速至少發生了10次以上,而且每一次都在我感覺“要是我我就超車了”的情況下,有一種車輛跟我心意相通的感覺。整體體驗還是比較舒服的。

在變道和并線方面,智己NOA的方案反而相對“保守”。但凡進出匝道,智己NOA并不著急加速或者是減速到指定的車速,而且并線也并不卡在快合并車道的地方,而是提前不少距離就開始做并線準備。其他友商往往會讓車輛先往交匯處跑,然后車速盡量減弱,再考慮并線。

這一點確實也是“很像人”,而且很有利于新手司機們把握正確的并線和變道距離。不得不說,機器已經可以教人類駕駛了。

在大曲率匝道自動駕駛方面,其實這個方面沒什么特別好說的,大家表現比較類似。智己NOA這一次比較亮眼的是能做到“麻花彎”也能平穩快速地通過。

作為媒體的我們,其實平時感受自動駕駛的機會較多,心里還是有所準備的,也會信任車輛自己完成。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這個時候還需要學會“信任機械”,心里確實要過一個坎。

再說安全。

不得不說,任何時候,對于NOA功能消費者最不信任的點就是安全性。現階段的NOA依舊是自動輔助駕駛,核心還是需要人類來保證安全。或者說,你可以把駕駛員理解成“安全員”,保證駕駛的安全性底線。

而智己NOA的安全性,確實可以給高分。

在避讓動作方面,智己NOA采用了業內經常強調的“避讓大車”策略。但凡遇到旁邊有可能并行的大車,在自己的車道內,智己NOA都會略微向旁邊靠一下。這樣的安全感,對于老司機而言倒是微乎其微,因為老司機只想快速加速超過去,從而遠離大車。但對于新手司機們,多多少少也是一種正確的慰藉。

至于日常擁堵或者匯車的時候,那么智己NOA的減速大多都是“預防性駕駛”的范疇。有的時候,甚至你覺得“其實可以再近一點”,但是智己NOA還是會提前減速。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人類駕駛員習慣于車輛晚剎車和晚減速,這也是為什么追尾時交警叔叔經常會說“沒有準備安全駕駛距離”的原因。而智己NOA則能夠留出比人類駕駛員更足量的安全距離,并且提前緩緩減速,這樣的安全的操作值得點贊。

在路況的預測和識別方面,其實只需要提一點,那就是智己NOA的“正確操作”令人心動。

路上發生過兩次,我覺得應該從右車道超車了,但是智己NOA并沒有動。我詢問副駕駛的智己工程師,還沒等他解釋,我就看到右側車道前方突然就有了慢車。所以我要是按照自己的駕駛習慣去變道到右車道想要加速,實際上還是會被壓住車速。這樣的超車動作是無效的,還會多一層潛在的駕駛安全問題,也會浪費不少能耗。這就是智己NOA自己探測到了前方的右車道,并已經判斷到了無需做變道加速這一套動作,不如老老實實地在本車道繼續行駛。

不得不說,機器這一點真的比人類更好。

整場體驗下來,難道全是夸的,就沒有表現不好的時候嗎?當然不。

我們路上發生了兩次問題。第一次,是在要出匝道的時候,右側車輛始終壓著車速,智己NOA自己沒法抉擇,然后又快到了匝道口,于是想要強行壓線并線。這個時候為了不扣分,我不得不人工介入,自己開始駕駛。第二次,是在從匝道要并入高速主路的時候,旁邊的大車自始至終沒有加速也沒有減速,智己NOA判斷到快到匯車處了,于是自動退出讓人類接管。

果然,智己NOA還是自動輔助駕駛,并不能真的當自動駕駛。

總結:

這一次智己NOA的發布,讓我相信,我們真的已經輕輕掀開了一點自動駕駛的蓋頭。智己NOA足夠聰明、溫柔、嚴格又直接,確實能夠做到又穩又快,表現稱得上優秀。盡管有兩次失誤,但還是可以接受的。或許等后續OTA正式上線,再加上工程師更具體的調校,會表現得更好。而對于我來說,則更期待智己NOA在城區內的表現了。套用著名的那句話,我感覺這是智己NOA的一小步,卻是邁向自動駕駛的關鍵一步。即便我們現在還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但是已經窺到了一些樣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