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特斯拉官宣大幅度降價,Model Y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的價格下調1.4萬元,分別降至29.99萬元和34.99萬元。主力車型Model 3雖未降價,但上線了限時保險補貼,變相降價8000元。

有人問:特斯拉這一次降價會不會再引發新一輪價格大戰?

我的回答是:特斯拉這一次降價短期內不會引起新一輪降價潮,但是,如果一個月以后特斯拉新車上市時再出手,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相關資料圖)

為什么這一次降價不會引發新一輪價格大戰呢?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特斯拉車型太老了,競爭力已大不如前,同時這次降價的幅度也不夠大。特斯拉官網顯示,目前Model 3的交車期維持在1—4周的低位水平,Model Y交期略長,但也僅為2—6周。可以說,特斯拉這次降價主要是為了短期的產需平衡,只是個“前菜”,真正的“主菜“預計是在下個月底新車上市的時候。

第二,進入8月份后,不少廠商一直在調整價格。近期,已有極氪、零跑、哪吒、奇瑞、歐拉等十多個品牌相繼推出了降價、補貼等措施。同時,也有車企,比如理想、蔚來等,以推出新車或者補能端優惠的方式參與。

第三,比亞迪因為剛剛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不會跟隨特斯拉降價。7月份,比亞迪銷量為26萬輛,比第二名多出20萬輛,仍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如果其與其它幾家頭部企業不參與,市場不會掀起太大的波瀾。

但是,一個月以后,到9月下旬,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首先,特斯拉新款Model 3預計下月底上市,如果其價格下探至20萬元以內,同時Model Y價格再相應做些調整,屆時對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沖擊將會非常大。7月份特斯拉國內月銷量僅3萬多輛,為提升銷量,其制定這樣的定價策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其次,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由于完成目標的壓力,可能也會隨之調整價格。截至7月底,比亞迪銷量今年為152萬輛,要完成王傳福所說的鐵板釘釘、保底的“300萬輛”目標,接下來每個月必須平均完成30萬輛,而迄今為止,比亞迪月銷量最高值才26萬輛。在目前這種的經濟走勢和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比亞迪要完成這個基本目標,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那個時候,“在一起”已漸為人淡忘,加上也不是它主動挑起價格戰,比亞迪心理上也不會有什么負擔了,不排除其為確保“300萬輛”,會加入特斯拉發動的價格大戰。

如果特斯拉、比亞迪這些頭部企業動手,其它廠家不跟也得跟。當然,除這兩家外,其它相當一部分廠家本身也有為完成年度目標而降價的沖動。我估計,照目前這種經濟形勢,絕大部分廠家完成今年的目標困難較大。到那個時候,因為只剩一個季度了,他們可能會拼一把。

所以我預判,九月底十月初,中國汽車市場會掀起新一輪價格大戰!

其實,從今年初開始,車市價格戰就一直沒有停息,只有大小之分、局部與整體之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嚴重失衡。現在,中國車市已經進入了一個怪圈:“新能源汽車不惜代價降價搶份額,市場滲透率上升──燃油車份額減少,供求嚴重失衡,被迫降價──新能源汽車被迫再一次降價,以“油電同價”保持進攻姿態──燃油車份額繼續減少,供求進一步失衡,再次被迫降價??”。

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個怪圈呢?必須有相當一批企業出局,但是,國內汽車巿場各家后面的背景非常復雜,各不相同,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言出局。比如,已經奄奄一息的恒大汽車昨天還獲得了中東土豪5億美元(約合36億人民幣)的投資,又能堅持一陣了。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中國汽車市場沒有最卷,只有更卷,今年才剛剛開始,對此,汽車人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