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的管理逐漸細化并建立動態機制。2月1日,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文物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了《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到,要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不斷完善中華老字號名錄,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制、守正創新發展。
《辦法》對商標轉讓等經營變動提出了要求。《辦法》中提到,中華老字號企業的企業名稱或其商標發生以下變化的,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30個工作日之內通過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信息管理系統向住所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詳細說明發生變化的理由。
當注冊商標發生轉讓時,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在接到企業申請后,應按照中華老字號認定條件進行審核,并提出審核意見報商務部。審核過程中可根據需要現場核實相關情況或要求企業補充提供相關材料,必要時向社會公示。
商務部收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審核意見后進行復核,必要時商相關部門聯合審核,并通過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信息管理系統公布復核通過的企業變更信息。
一直以來,老字號商標權益歸屬問題備受關注。不少老字號品牌深陷商標歸屬糾紛中。2022年8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召開《涉老字號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會》上通報,案件類型集中。據悉,北京知產法院審理的涉老字號案件集中于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其中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占比達到80.2%,此類案件涉及的爭議焦點亦較為復雜,法律條款較多,如涉“五糧液”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一案涉及類似商品或近似商標的認定,是否具有欺騙性、存在不良影響,以及是否涉及以不正當手段注冊商標和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等多項法律條款的判斷。
值得關注的是,在北京知產法院審結的393件涉老字號行政案件中,老字號權利人勝訴率高達64.1%,民事案件中最高判賠金額達3000萬元,不斷完善“嚴保護”工作格局,更好地維護了老字號的品牌商譽和經濟文化價值。
老字號注冊商標需要保護性注冊,加碼對商標的保護。根據《關于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發展的意見》,已規定新設企業不得使用老字號名稱。相關部門對老字號品牌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
同時,商標持有者及品牌運營方也需提高自身品牌保護意識,防患于未然。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品牌商標維權,商標權利人要經歷漫長的爭議程序,可能會涉及商標異議、異議復審、行政訴訟一審、二審等程序。品牌應該建立起新商標注冊的日常監測機制,減少相似商標進入市場。(記者 王維祎)
標簽: 中華老字號 動態管理機制 中華老字號將建立動態機制 商標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