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旅游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相關資料圖)

1、咸陽乾陵

乾陵是陜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巖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歷史沿革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入。

2、漢武帝茂陵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劉徹在此建壽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

漢武帝劉徹是歷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論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時,是漢帝國的鼎盛時期,他采用獎勵農耕、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抗擊匈奴的宏偉戰略,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制的同時,在經濟上實行煮鹽、冶鐵、運輸和貿易的官營制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開展對外貿易;

3、漢景帝陽陵

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陵墓東西長166.5米,南北寬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經過多年來的考古工作發現,陽陵陵園平面呈不規則葫蘆形,東西長近6公里,南北寬1至3公里,面積約12平方公里。

由帝陵,后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筑,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座西面東,居于陵園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一號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和羅經石遺址位于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

咸陽有什么特色食物?

乾縣鍋盔

乾縣的地方名吃。相傳在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數十萬民工,吃飯成了問題。工匠們因陋就簡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鍋盔”。

泡泡油糕

泡油糕也被稱作“泡泡油糕”,是三原縣很有名氣的傳統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韋巨源的燒尾宴名點“見見消”。泡油糕餡由白糖、黃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再用面包好餡料放到油鍋里炸,等面上起泡便撈出來。泡油糕色澤金黃油亮,糕面蓬松,發有大泡,吃起來綿軟甜香,入口即消。

普集燒雞

普集燒雞創始人為河南人郭志平,抗日戰爭期間,他攜帶家人來到武功縣普集鎮定居,并以祖傳清宮燒雞制作技藝謀生,郭家燒雞香酥鮮嫩,色味俱佳,遠近聞名,因普集火車站人流量大,燒雞被游客帶到四面八方,后定為普集燒雞。

長武水豆腐

長武水豆腐湯清、味鮮,入口細膩滑爽,再拌以蔥葉、生姜等佐料,更是色、香、味俱全。吃水豆腐時最好在豆腐點好后連湯食用,味道更佳。長武縣昭仁鎮堯頭村自古以來便將水豆腐作為招待貴客的上好佳肴,現今,全村的大多數人都從事水豆腐的加工制作,使長武這一民間特色保留下來。

御面

御面是彬縣的特色面食,也叫玉面、淤面,是一種有別于涼皮的面粉特制食品。御面因其制作方法稱為“淤面”,因其色亮如玉稱為“玉面”,因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

標簽: 咸陽旅游 咸陽的景點 咸陽的介紹 咸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