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CIOE中國光博會與C114通信網聯合推出的大型研討會系列活動——2022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電信研究院院長張成良發表題為《發揮云網融合優勢,推動“東數西算”落地》的主旨演講。圍繞“東數西算”的落地,全光網2.0如何為“東數西算”夯實基礎網絡能力等方面,闡述了中國電信的思考和實踐。
云網融合支撐“東數西算”落地
今年初,隨著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作為我國又一重大跨區域資源配置工程,張成良表示,“東數西算”可以從環保賬和經濟賬來解讀。環保賬體現在面對數據中心能耗居高不下,通過合理布局算力樞紐節點,提升資源利用率,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經濟賬體現在,緩解東西部算力資源供給矛盾的同時,也能夠助力西部數字產業增長,推動全國數字經濟的平衡發展。
當然,“東數西算”并不是簡單的服務器搬遷,需要跨區域算力調度與有序引導。因此,“東數西算”需要高質量的網絡連接,需要更合理的資源布局,數據中心與基礎網絡之間需要協同供給,用戶需要計算、存儲、網絡的一體化服務。
張成良指出,上述發展“東數西算”的四大要求與中國電信“云網融合”的發展思路高度契合。目前,中國電信基于云網融合戰略,從“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四個方面積極推動算力中心和基礎網絡建設,全面承接東數西算工程。
網是基礎方面,中國電信具備5G、千兆光寬、衛星網絡在內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的全連接能力。承載網層面,政企OTN實現全國一張網端到端覆蓋,提供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彈性敏捷連接能力;新型城域網為各類客戶提供智能敏捷差異化的云網服務。同時積極推進全光網2.0升級,筑牢“四區六軸多通道、分區輻射”國家光纜大動脈。
云為核心方面,中國電信作為國內最大的IDC服務商,形成“2+4+31+X+O”數據中心體系,后續將進一步加快樞紐節點建設,優化東西部資源比例,提升數據中心能效,構建綠色高效的多層次數據中心布局體系。
網隨云動方面,打破傳統以行政區域為主的網絡架構,計劃通過提升西部樞紐節點在網絡中的層級,東西部直達鏈路等多種手段,降低東部主要城市到西部樞紐節點的時延,從而構建以DC為中心的多層次時延圈。
云網一體方面,面向客戶實現云網業務的統一受理、統一交付、統一呈現,通過“云調網”與“網調云”兩種技術路線,實現云業務和網業務的深度融合供給,滿足用戶一體化服務需求。
全光網2.0夯實算力網絡底座
支撐“東數西算”的落地,“云網融合”戰略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網絡則是永遠的基石底座。
張成良強調,光網絡作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帶寬基石,目前已經發展到全光網2.0時代,中國電信正通過一系列網絡建設和新技術引入,構建一張泛在全覆蓋的扁平化綠色全光網絡,為“東數西算”提供廣覆蓋、低時延和大帶寬等基礎網絡能力,并將通過在光層新增算力路由等功能,提升算力服務水平。
首先,“東數西算”要求網絡高速泛在,全方位覆蓋多層次的數據中心,中國電信已建成華北、華南、東北、西北和西南區域ROADM網絡,覆蓋全國范圍,政企OTN網絡覆蓋全國330+城市為“東數西算”東西部樞紐連接、省級集群連接、省內區域IDC互聯和市內云邊協同提供全方位網絡覆蓋。
其次,為構建以DC為中心的多層次時延圈,中國電信積極構建一二干融合ROADM全光網,為“東數西算”提供最優時延。目標到2025年,全光網2.0將實現除新疆、西藏外,全國90%地區省會間提供不大于20ms的傳送網時延,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和川渝陜“四圈”重點區域之間時延達到15ms以內,全面支持“東數西算”低時延要求。
同時,大帶寬是“東數西算”算力運送的基礎,中國電信正升級高速大容量長距離全光傳輸,為“東數西算”提供超大帶寬。全光網2.0骨干網方面,全面采用100Gb/s波長,未來將新建400Gb/s高速ROADM平面;全光網2.0城域網方面,大型本地網將在城域核心層引入800Gb/s乃至更高速率的全光傳輸技術;為“東數西算”提供高速大容量連接帶寬。
此外,面向算力業務的多樣化服務需求,中國電信正在探索算力最優路由方案,為“東數西算”提供最佳算力路由。具體而言,將算力最優作為光網選路的原則之一,由具備路由能力的光網絡設備根據算力節點信息(類型、大小、成本等)、網絡資源信息(帶寬、時延、抖動等),結合用戶需求,選擇最佳算力節點作為目的節點,從而提供一體化服務。(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