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云南醫?;菝裾邔n}新聞發布會召開,涉及藥品“雙通道”管理、醫保移動支付等18條具體措施,這也意味著《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臺一周年來,又有一地全面落地實施。那么,什么是藥品“雙通道”管理?該政策對患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國談藥”銷售“雙通道”機制
“抗腫瘤藥能在藥店買?”“是的。”
“能走醫保報銷嗎?”“是的。”
“價格貴嗎?”“都是‘國談藥’,完全執行國家醫保談判價格。”
“有人指導怎么用藥嗎?”“是的,門店配備專業的藥師指導。”
近日,原發性肝癌患者馬阿姨向山東濟南金益大藥房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得到滿意的回答后,她決定拿著醫生的處方在該藥房購買替雷麗珠單抗注射液。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該藥店只銷售DTP藥品(即高值新特藥),是濟南“雙通道”藥店之一。
什么是“雙通道”?中國醫藥物資協會DTP委員會秘書長張小平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要想講清“雙通道”,需要先明確“國談藥”的概念,即國家集中組織談判確定價格的藥品。國家醫保局為了大幅度降低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但是價格較高的專利藥及獨家藥品,與相關醫藥企業進行談判、協商藥品價格,談判成功達到降價目的的藥物會納入國家醫保乙類藥品范圍,被稱為“國談藥”。
隨著“國談藥”納入醫保目錄的頻率大幅加快,許多藥品從以往“先進醫院,后進醫保”模式逐漸轉變為“先進醫保,再進醫院”。但部分“國談藥”上市時間短,還沒有足夠的時間經歷臨床使用經驗積累、臨床醫生熟知認可、廣泛使用這一過程,短時間內部分談判藥品出現“進院難”現象,還有的醫院受規模、病癥所限,采購的藥品品種有限,因此,在實際看病過程中,患者們常常反映用藥不便。
“為了緩解‘國談藥’落地難的問題,去年5月,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了《指導意見》,明確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范圍,與定點醫療機構一起,同步納入醫保支付,形成‘國談藥’報銷的雙通道,確保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順利落地。”張小平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
該政策出臺一周年以來,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廣東、浙江、上海、山東、湖南、四川、陜西、江西等19個省市相繼落地實施。
“雙通道”讓患者更便利
“以前每次開藥都需要去大醫院提前排隊掛號,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醫院人多擁擠,還要在各個科室之間奔波,太累了?,F在能就近到藥店購買,真是太方便了!”馬阿姨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據馬阿姨介紹,她一直在用的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藥物以前沒進入醫保時,一支要花1萬多元,進入醫保后價格大幅下降,現在零售價1450元。“在藥店買藥,不僅和醫保談判價格一致,而且可以走醫保結算,只需要繳納自付比例部分即可,藥店還可以提供送貨到病床的服務。”
山東圓心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實行‘雙通道’政策之前,患者享受院外報銷藥品需要先自行墊付全額藥費,有時一次就要數萬元,然后再到醫保局提交材料審核,整個報銷流程大約需要30天左右。實行‘雙通道’政策后,在藥店可以直接聯網進行醫保結算,患者只需承擔個人自付部分的金額即可,基本保險、大病報銷、二次報銷都可以一站式在藥店解決,大大便利了患者,也減輕了用藥負擔。”
據劉輝介紹,“雙通道”政策落地后,因醫保報銷需求量大,藥店還單獨設立了醫保柜臺,并安排專人服務,為患者詳細講解各項醫保政策、規定。執業藥師會全程跟進,多次回訪,在保證藥品質量安全的同時,規范臨床合理用藥,讓患者一次少跑腿、放心用。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藥店了解到,目前,北京還沒有落地“雙通道”政策。北京白塔寺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部分“國談藥”能在藥店銷售,但患者只能自費購買,不能享受醫保支付。
國大藥房北京永定門店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我們是醫保定點藥店,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國談藥’在銷售并可以走醫保,但是不能在店里直接報銷和結算。”他反復提醒記者,必須先去醫保部門提出申請,待確認后才可以來店里購藥,而且需要先墊付藥費,然后拿著相關票據去醫保部門走報銷流程。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談藥”涉及的品種有200多種,但在已經落實“雙通道”政策的地區,有相當多的省市可實行醫保支付的藥品遠不及這個數量。
另外,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雙通道”政策落地的一大難點是醫療機構的處方外流問題,這涉及到定點醫療機構、醫生、患者以及藥店的處方流轉銜接,更重要的是公立醫院是否能放棄可見的利益。
“雙通道”藥店管理亟須專業化
“‘雙通道’機制的建立,是為了發揮定點零售藥店分布廣泛、市場化程度高、服務靈活的優勢,將其納入‘國談藥’的供應保障范圍,與醫療機構形成互補,增加藥品供應渠道和患者的用藥選擇,還可以為用藥效果積累數據。”張小平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這意味著對“雙通道”藥店的遴選和動態管理非常重要,亟須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
“患者們通常認為,醫生開了藥自己按醫囑吃就行了,其實如何用藥是非常需要專業指導的。”圓心科技集團總藥師賈丹曾經在綜合三甲醫院從事多年臨床藥師及藥劑科管理工作,她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藥品有很多非常規的制劑,比如噴劑、滴劑、栓劑,在使用上都需要專業指導才能有好的療效。有的藥品還有特別的注意事項,比如一種骨科用藥要求服藥半小時之內不能采用臥位,最好是直立,否則易灼傷食道。另外,許多腫瘤藥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如果有藥師及時了解、判斷患者服藥后的反應,會大大加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至于半途而廢,耽誤治療。
賈丹表示:“‘雙通道’藥店一般都有DTP藥品管理經驗,在軟件、硬件方面應該有更嚴格、更專業的要求,要做患者疾病旅程的全程陪伴者,用藥解決方案的全程提供者。比如,我們在藥房人員配置方面一直高標準要求,每個藥房至少有2—3名專業執業藥師,執業藥師不僅精通藥品管理與使用,還要提供藥事咨詢、患者管理、定期回訪、提供飲食建議等服務,連負責送藥的員工90%都要醫藥醫學專業畢業的。在硬件方面,對藥店面積、24小時冷鏈監控、信息化等都有具體要求。”
記者了解到,各地在落實《指導意見》時,也對“雙通道”藥店有著具體要求。比如,河北省規定“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應管理規范、信譽良好、布局合理。藥店實際經營面積100平方米以上,有符合規定的冷鏈運輸能力,1名及以上的專職配送人員,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店總人員的40%以上。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教授、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教授也表示,加強DTP藥房專業人員配備并持續開展人員培訓,能夠使專業藥房起到延伸醫療機構藥學服務的作用,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本報記者 孫蔚)
標簽: 藥品雙通道管理 國談藥銷售雙通道機制 醫保報銷 藥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