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一場雜技演出墜亡事件引起大家的關心。據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此前報道,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鎮舉行的一場鄉村演出,在表演環節,一名雜技女演員通過起重機做高空雜技表演時,重重摔在舞臺上,后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消息流出后,很多人發出疑問,質疑“舞臺上為什么沒有設置安全保護措施,比如說安全氣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7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有10年高空雜技表演經驗的從業人員李洋(化名)。李洋告訴記者,高空表演其實涵蓋了很多項目,他們表演是皮條,另外還有空中飛人、綢吊等等,“一般來說,只有空中飛人項目會在舞臺上布置防護措施。”

其它幾項,除了訓練時間之外,基本不會在舞臺上鋪設安全氣囊。這是為了保證演出效果,便于演員展示舞蹈動作,完成走位,“像視頻中這樣的高空皮條演出,真正保護我們自己的就是我們自己的雙手,還有男方和女方之間的信任和默契。”

但是她也同時強調,通常情況下,專業的雜技演出現場要設置有醫療隊。

李洋告訴記者,皮條雜技比較重視動作的精準度,算是高空表演里相對安全的一個種類,因為會有綢子纏繞在身上。按照她過往的演出經驗來看,視頻中的事故已經是她見過最嚴重的一次。

男方發布的一條短視頻透露,他在一次表演過程中將高度升到了六層樓之高,這個高度是否符合雜技規范?李洋稱,目前雜技行業其實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不過我個人紀錄最高是十三米,而且在表演高空雜技的時候,我會把高度選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大概升個六七米左右。”

李洋稱,雖然演出現場不會使用到安全繩、安全扣、鐵絲網,但是正式登臺演出,對現場器械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因為戶外演出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考慮風速、機器的速度。“我們不會用那么大的起重機,可能會有10斤左右的小墜子。”她解釋,墜子的作用是,當威亞拉上去后,能夠幫助演員身體和繩子達到平衡。

另外一名在雜技團工作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雜技高空表演,一看裝置,二看演員的能力和狀態,“說到底是極限藝術,就是一個挑戰,但是我們在演出時都會請隊醫。”

李洋向記者透露,現在的雜技演出行業存在一些畸形的市場觀念,“比方說會有商演聯系到我,我要求買保險,他們會覺得沒必要,‘你費用這么高,我為什么要請你’,轉過頭去,請價格比較低的演員。這樣的公司在安全方面,往往沒有保證。”

她覺得,高空雜技演出不只是追求獵奇和刺激的感覺,更多的時候是在展示一門身體藝術。在驚險和安全之間尋求平衡點,“反正我每次演出還是對高空抱有敬畏心的。這件事情出了,對行業內的人是一個警醒,不管是劇團,還是鄉間愛好者,練習者,或是表演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云

校對 徐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