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CWW)“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工業標識和網絡地址,輔以區塊鏈技術,形成端到端的安全可控體系,促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享受定制化、安全可控的智能化應用,實現‘標識向實,融創未來’的目標。”在4月18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大會暨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北京)活動上,中國聯通集團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表示。
2022年,工信部推出了工業互聯網“百城千園行”活動,以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優勢,推動工業互聯網向地市縣域落地普及,促進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范濟安表示,工業互聯網“百城千園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園區和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大型企業大多采用建設5G專網、自主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方式,在封閉的園區環境中開發定制化智能應用,或者與第三方平臺垂直整合、自成體系。大型企業資金實力雄厚,這樣的道路可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由于成本和資源有限,上述道路則行不通,但是它們同樣需要數字化轉型,需要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及OT/IT融合的智能化。
如何滿足園區和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需求?范吉安認為,從云和網的角度來看,運營商可以提供園區級、共享型專網和平臺,保證數據不出園區,同時借助云計算實現平臺上租戶之間的隔離。
而要提供真正的核心及智能應用開發,則需要外部生態及龍頭企業的支持,目前的做法是“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該做法目前存在著互操作性問題。互操作性是指不同廠商的設備之間、設備與應用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命令執行。大部分第三方工業互聯網應用軟件需要與園區中小企業設備互操作,因此企業設備的數據安全和跨平臺互操作成為中小企業規?;瘡椭仆茝V工業互聯網的極大障礙。
由于互操作性差,系統大多呈現封閉式狀態,帶來過高的使用成本,成為中小企業無法承受之重。究其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設備之間沒有聯網,不具備通信能力;二是即使聯網,也因為通信協議不一致造成網絡之間沒有互聯互通;三是設備產生的數據多源異構,外界無法理解;四是出于信息安全原因,企業不愿意將設備數據暴露給不可控的第三方。
范濟安認為,需要對設備進行虛擬化、數據化建模,通過統一標準解決終端側設備不統一、設備數據不被讀懂而帶來的互操作性問題,以安全可控的方式將數據提供給第三方。具體而言,范濟安給出了兩條建議:第一,給每臺虛擬設備和平臺賦予一個“主動標識”,即工業標識和網絡地址相結合,通過標識解析體系進行查詢和尋址;第二,加持區塊鏈技術,可使數據確權、數據使用鑒權、使用記錄溯源及費用結算等,完全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自動執行,從而有效控制設備數據的開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