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暮春午后,門頭溝妙峰山向陽坡上,山杏花打著骨朵兒,山谷外不遠處,永定河水流滾滾,蜿蜒而下。陳家莊村老支書陳小年帶著我們一行,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一處山窩。
谷地里翠竹環抱,透出陣陣寒春的潮氣。老陳往前方一指,“聽,這嘩啦啦的泉水聲……”。走近一看,距離地面僅一米深的水池里,泉水汩汩地往上涌,泉眼直徑半米,周邊水藻搖曳。
老陳彎腰鞠了一捧水喝,“真甜!我今年61歲了,我們小時候就是這味兒,小伙伴們夏天在這里用泉水冰西瓜、黃瓜吃。嘿!水也甜,瓜也甜,又甜又涼!清楚記得是1982年,這附近的永定河第一次干了,過了不久,這泉就沒水了。這不,2019年以后這幾年永定河補水,時隔近40年,泉水復活了,這水多好!我們外面種的竹子都死了,就這泉水周邊,你看多茂盛,還是北方呢,竹子冬天都是綠的。”
泉水水量大,外流形成活潑潑的小溪。
“這泉眼,家鄉話就叫‘流泉水’,2020年這里剛開始重新涌出泉水時,我過來嘗了嘗,原地呆了很久,心情不知咋說好。我們老輩兒人從明朝就來到陳家莊,祖祖輩輩都依山傍水務農。村里從水變少、到水臟、再到水枯,我全經歷了”老陳回憶,“那時候門頭溝的京白梨,全國有名,這泉水周邊布滿了梨樹,我是種果樹的,知道果子品質味道全靠水。可是到后來,這周圍一帶泉水都斷了。不遠處的石灰礦采礦做水泥,那會兒空氣里、鼻子里面是灰,車停一晚上,第二天全蓋滿了灰。”
如今,周邊污染產業全部關停,村里走上產業轉型和綠色發展之路,老人們把水環境的變遷講給孩子們聽。老陳感慨:“永定河斷流期間,河道里只剩卵石和泥,現在就幾年時間,這生態補水后的水量,恢復了四十年前的樣子,這條河原來野生的魚,有白條子、花點、鯉魚、鯰魚4種,我小時候經常抓,現在又有了!兩種特別漂亮的水鳥,一種黃花燕,一種虎鵓鴣,幾十年了,又回來了!”
河道里有了水,岸上也有了樹。村里響應北京兩輪百萬畝造林,永定河兩岸綠樹已成林。村里還組織了公益巡河,保護河道衛生,老陳說,“村里現在對水的保護是自覺,大家記得沒水的日子什么樣。水干枯以后,不止泉水、河水斷了,連地下的自備井都沒水。補水后,地下1米左右就有泉水。這泉水周邊是永定河的晴雨表,水大了,泉水就猛”。
門頭溝區水務局水資源科陳天曉介紹:“陳家莊這流泉水的地質構造據科考是奧陶紀,走向與永定河河槽方向一致,論證確實屬于永定河流域生態補水成果。復涌是持續補水后,地下水位觸底回升的證明。”
今年,門頭溝區開始推動“百泉復涌”工作,陳天曉說:“據2022年普查最新數據,門頭溝在賬234眼泉水,在流泉是106個。泉水復涌與礦山關停修復、流域水生態修復密不可分。接下來,我們將啟動泉脈補給區的地質水文工作,確保‘無水復涌,水少提量,有水長流’。結合控制壓采、水質提升、市民親水、鄉村振興、母親河保護等工作,持續保持生態水源涵養成果,給泉水周邊群眾帶來更多生態效益。”
據北京市水務局2022年5月統計數據顯示,市域內共有泉點1361個,有水在流的880個,近年來北京共有81處泉眼復涌。下一步,北京還將編制泉水名錄,繪制市級和區級泉水分布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