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中“雙新”推進以來,楊浦區教育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根據示范區建設規劃,圍繞“一個核心目標”、聚焦“六大建設任務”、著力“三大重點突破”,聚焦課堂教學變革,推進區域普通高中高質量、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資料圖)
統籌謀劃
區域深化課堂變革的頂層設計
整體布局、系統集成。區教育局針對高中教學改革任務,將區域項目進行整合。根據素養培養時代課堂變革的需要,聚焦課堂變革真問題,通過系統集成、項目集成、管理集成、成果集成,實現項目實施的效益和效能的提升。
強化共識,形成合力。圍繞課堂教學變革任務,區教育局建立名師研習基地、學科高地形成專業引領,區教育學院依托“智慧教師工作坊”構建三級核心執行團隊,在“形成共識—打破共識—再形成共識”的螺旋上升過程中,促使創智課堂的理念成為全區課堂轉型與教學變革的共識。
整合資源,系統保障。借力知名高校和專業機構,為區域課堂教學變革提供專業保障。建設高中學科功能教室近百間,實現創新實驗室區域高中全覆蓋,為學校課堂變革提供空間保障。通過內涵建設專項經費提供實施保障。
實踐探索
區域深化課堂變革的路徑策略
項目引領,區域推進。以“素養導向下的創智課堂”項目為引領,以“單元學習設計”“跨學科學習”“學習環境建設”三大方向為突破口和著力點,迭代升級“創智課堂”理論框架和評估指標,為教與學轉型提供系統支撐;學校層面制定校級項目清單,開展高中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與實踐、學科核心素養下體驗式學習的單元教學研究等研究。
特色融合,校本實施。在“創智課堂”理論框架引導下,區域13所高中融合學校辦學特色,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校本教學新樣態。上海市控江中學結合深度學習實踐,探索“微知云圖”教學模式;楊浦高級中學開展基于真實問題情境化教學策略的“德智融合”課堂建設;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融合信息化優勢,以“六化”為指標,初步形成以學習數據為支撐的“慧學課堂”;上理工附中依托理工特色構建“活力課堂”;市東實驗學校圍繞市政特色推進“五實課堂”等。
循證改進,評價引導。區教育局與上海教委教研室開展合作,根據“雙新”實施要求更新關鍵評價標準,形成具體的監測點和評價內容,研制高中課程實施質量監測指標與工具,通過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方式評估各校變革成效,形成一校一報告,引導學校調整完善教師教育教學實踐行為,反思管理機制,推動課堂教學的迭代優化與循證改進。
凝練經驗
區域深化課堂變革的成果成效
強化素養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開展整合多要素的課堂變革,帶動了區域、學校、教師全方位發展。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丘成桐科學獎評選、國家和上海市科創大賽中屢獲佳績,市級及以上獲獎人數在上海市名列前茅。
推動特色發展,提升區域辦學品質。通過“區域推進、校本實施”推進策略,推動了區域高中學校的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初步形成了“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的區域高中發展格局。
構建變革機制,營造人才共育磁場。整合行政部門、專業機構和學校三方力量,構建協同一致的改革推進機制。行政部門通過規劃統籌,明確任務,落實保障;專業機構通過研究培訓,實現專業引領和評估改進;基層學校則緊抓師資,聚焦課堂變革實踐,構建了三級聯動,分點突破、逐步升級的協同機制,建立了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評價導向的工作機制,形成人才共育的區域深化課堂變革的支撐環境。
(來源:上海楊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