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記者24日從陜西官方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省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的步伐不斷加快,該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綜合創新水平指數、科技活動產出指數分列全國第7、第9、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超過40%,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超過30%。

近年來,陜西省積極探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陜西路徑。自2021年3月,該省委、省政府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平臺建設逐步由“勢”轉“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表示,該省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主引擎,實現了創新資源聚集、創新功能集成、創新主體融通,政策模式、研發模式、催化模式、服務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升級變革,進一步重塑科創體系、蝶變科創生態。

據悉,陜西省積極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創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兌現,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落地。先后集成發布和修訂70條和新45條總窗口政策包,分解細化政策兌現流程,集合數據、集成服務、集聚資源,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

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開設5大類18個服務窗口,整合鏈接省市區三級20多項業務,提供“一站式”政策兌現,推行“免申即享”,累計服務企業超過1.6萬家,兌現獎補6.77億元,惠及企業1600余家。

該省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催化模式全面升級,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按照“每周發布+月度專場”,常態化舉辦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建立“四位一體”全鏈條跟蹤服務模式,搭建項目團隊與企業、投融資機構的對接平臺。

2022年舉辦“三項改革”路演26場,路演項目119個,44個項目成立法人實體,32個項目在總窗口轉化;帶動該省舉辦路演活動242場,路演項目2353個,實現融資超過18億元。

王軍表示,下一步,陜西省將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牽引,以“雙中心”建設為契機,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保障,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協同創新示范區、制度創新試驗田,力促科技型企業“提質倍增”,創新矩陣“增效擴容”,為該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