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復興文庫》閱讀推廣第四期

第一編第二卷《農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和訴求》

朗讀者:陳朝暉

《復興文庫》第一編第二卷《農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和訴求》。

鴉片戰爭后,在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深重的雙重刺激下,廣大農民為求生存進行了不懈抗爭。抗擊外國侵略和反對統治階級壓迫的思想意識,在太平天國運動、反洋教斗爭和義和團運動等重大事件中,較為集中和系統地展現出來。從其形式和內涵看,既有傳統思想意識的延續,也有一些緩慢生長的新因素。

農民群眾在“夷夏之辨”“守望相助”“家國一體”等傳統意識影響下,先是自發抗擊外國侵略者,而后跟隨士紳反對西方文化的對華滲透;義和團運動時期,他們提出“扶清滅洋”口號,試圖形成官民一體抗擊外敵侵略的局面。因自身的階級局限與知識貧乏,農民的反抗多摻雜著以符咒防身護體等非理性的愚昧傾向。在反抗統治階級壓迫方面,農民群眾在官逼民反、吊民伐罪等意識的作用下,多用宗教語言表達其社會政治理想,揭露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同時也表達了建立理想社會的政治憧憬。

隨著中西文化交融的深化和中國社會日漸趨向近代化,農民群眾的思想也在與時俱變。《資政新篇》為人們繪制了一幅內蘊近代資本主義價值、有別于傳統農民理想的嶄新藍圖。太平天國的對外態度和對外交往方式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文化和風俗方面也顯現出趨新務實的意向。而20世紀初期的農民思想變動,則因應了新的時代發展潮流。

下期閱讀

敬請您的持續關注

(通訊員:阮新惠 黃若詩 編輯:方焱 責編:聶國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