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9日電(記者何曦悅)“腸道生病了找醫生,城市下水管道堵塞了可以找我們的‘城市管道醫生’。”

“這套智慧供水系統能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一個區域未來的用水量,進行全局統籌調度,實現節能降耗。”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28日落幕的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期間,一場名為“科技成果應用場景創新大賽”的決賽現場,數位科創企業負責人帶著各類亮眼新應用輪番登場,瞄準城市治理、產業發展等不同應用場景。

4月27日,“科技成果應用場景創新大賽”的決賽現場。新華社記者 何曦悅 攝

這場比賽,是近年來應用場景創新加速科創成果落地的一個縮影。

所謂“應用場景”,是指為科創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和創新解決方案打造一個真實的應用示范機會。

2018年起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啟動了各具特色的場景創新促進工作,通過發布場景清單、組織場景供需對接、召開城市場景峰會等開展場景創新工作實踐。

其中,包含機會和能力兩種類別的場景清單,成為連接供需的重要橋梁。所謂機會清單,即政府或需求企業拋出“橄欖枝”,告訴創新主體“我們要什么”;而能力清單即企業告訴大家“我們能干什么”,向社會各界尋求合作機會。

“場景創新是縮短基礎創新和應用端距離的重要探索,也是大家對接項目時的高頻詞。”科交會參展企業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羽說,量子精密測量的很多應用就是在場景創新中產生的。

園區里的樓頂鋪滿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源源不斷為辦公、出行提供電力;雨水收集后統一處理,可以用于園區綠化灌溉、道路沖洗等;空氣源熱泵和太陽能熱水系統“聯手”,滿足園區熱水需求……這樣充滿未來感的清潔低碳畫面,正在合肥創新院園區逐步成為現實。

而這一低碳園區的建成,同樣離不開場景開放引領的創新。

“2022年,在合肥市第二批場景清單中,我們開放了低碳園區建設需求,希望吸引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共同探索光伏、儲能等技術的落地應用,打造低碳示范園區。”合肥創新院園區管理部部長汪平說。

很快,這一充滿機遇的應用場景吸引了大量企業前來洽談合作。“不少企業有低碳技術應用,正缺乏落地機會,雙方意向契合,所以項目進度比預想更快。”汪平說。

目前,新能源汽車換電站已經在園區建成并投入使用,1.4兆瓦光伏項目建設正在推進中,其中80千瓦光伏發電已經上線。園區儲能項目合同也已確定,有望在一個月后投入使用。

“以往,由于對市場不熟悉,不少科研團隊往往不敢貿然邁出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步’。”安徽科技大市場建設運營有限責任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王瑞芳說,她的工作就是讓科研團隊與產業、市場對接。

而現在,應用場景的大批量開放,層出不窮的應用場景發布、對接活動,能夠讓科研成果與市場順利匹配,科研團隊對轉化更有信心,王瑞芳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開放場景,不僅能促成一次訂單和一場合作,也讓創新元素碰撞激蕩、集成融合,形成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

汪平介紹,開放低碳園區建設需求至今,前來合作的儲能、光伏等領域的企業在工作中已形成默契,而合肥創新院的低碳園區成為他們攜手打造的亮眼“名片”。

科交會期間,更多應用場景創新的發布和對接,為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

合肥市發布2023年度第一批場景清單,圍繞“企業生產、城市建管、社會民生”三大領域,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合肥開展測試驗證、首試首用提供場景創新環境。安徽省發布首批空天信息領域場景清單,包括35個機會清單和27個能力清單,機會清單涉及公路遙感監測、河湖監測、地質災害預警、土地整治等領域,能力清單包括星座總體設計、SAR衛星研制、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研制等核心技術。

有求有應,互動共生。會場內外,新場景釋放的發展新機遇,正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的新生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