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豬價一直打不起精神,雖然2月底的時候,在二次育肥以及惜售的情緒下,有過一小段回漲,但是總體幅度有限。
原因也很簡單,去年惜售造成的虧損都讓大家害怕了。
于是,豬價再次走弱,直到五一才有所期盼。
(資料圖片)
但是五一并沒有迎來期待的反轉,五一期間豬價走勢也是漲漲跌跌,總體提振并不明顯。
而隨著五一之過后,消費回落,豬價無論是現實還是情緒均支撐不足。
一方面,現實中生豬市場依然是供強需弱,供給依然高位。
根據近日發布 《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2~2023)》預計,2023年生豬供應量整體穩中有增,供給穩定性有顯著的提升。
而另一方面,五一節后,需求回落,白條市場走貨不暢,已經出現了剩貨的現象。再加上部分養殖戶失去信心,恐慌出欄,疊加豬企出欄繼續增加,豬價頻頻走弱。
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監測,4月24日至4月28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21:1,處于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適時啟動年內第二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推動生豬價格盡快回歸合理區間。
眾所周知,為穩定生豬市場,2021年國家出臺了《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根據預案規定:
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發布三級預警; 當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5%,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在5%-10%時),發布二級預警; 當豬糧比價低于5: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10%,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超過10%時),發布一級預警。而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發布時暫不啟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發布時視情啟動;一級預警發布時,啟動臨時儲備收儲。
也就是說,當豬糧比價處于二級預警時,市場并不一定觸發收儲,而是視情況而定。而只有在一級預警時,才會觸發收儲。
而根據之前收儲啟動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在豬糧比價跌破5:1后,進入一級預警后,啟動了中央收儲工作。
而根據監測,豬糧比價為5.21:1,處于過度下跌的二級預警,那么收儲為何“提前”而至了呢?
這使得市場有了很多猜想。
在新農觀看來,有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當前養殖戶持續虧損時間過長,且豬價下跌風險增大。
從去年四季度豬價跌破成本線以后,養殖端一直持續虧損已達數月之久,無論是現實中還是情緒上都受到重創。
并且當前來看,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的趨勢依然明顯,隨著五一后需求回落,豬價有進一步下探的風險。
二是豬價陷入僵持,急需猛踹一腳。
當前豬價走勢已陷入一個怪圈,等待市場自主調節的期望越來越低,從五一的走勢就可以看出,漲兩天跌三天,仿佛陷入魔咒。
利好缺失,再加上凍品庫存高企,以及之前二次育肥面臨出欄,市場供給壓力倍增。
此時的豬市靠自身調節恢復的幾率正在降低,急需猛踹一腳,提振市場信心。
三是產能已恢復至正常保有量區間,去產能空間已有限。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為4305萬頭,同比增長2.9%,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5%,已處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
如果豬價再跌下去,產能可能將受損,為避免產能波動再次引發豬價的大起大落,及時啟動收儲信號安撫市場,穩定豬價十分有必要。
此外,今年第一輪收儲時間是在2月底,數量為2萬噸,但成交率并不高,只有35.5%。預計本輪收儲啟動后,可能成交率也未必如愿。
但這并不重要,收儲主要是提振市場情緒及信心,那么隨著二輪收儲啟動后,豬價是不是就穩了呢?
一方面,下半年豬價扭虧為盈的概率確實增加了。
之前農業農村部也曾釋放信號,豬價在三季度有望實現扭虧為盈,雖然當前需求仍然偏弱,但在二輪收儲的加持下,預計豬價再大幅走跌的概率已減小。
后續隨著三季度消費回暖,豬價回升的概率正在增加。
另一方面,穩定市場節奏仍然很重要。
但這并不是說豬價回暖是板上釘釘,這主要取決于市場節奏的演變,尤其是二次育肥是否會再次干擾走勢。
感謝閱讀!隨手點贊,給個支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