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42家上市銀行公布了一季報,出色的業績推動了部分銀行股股價的走高。截至5月5日收盤,近一周有16只銀行股股價漲幅超5%,部分股價已創下新高。
而公募基金早就嗅到了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便在布局。從券商數據來看,公募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倉位環比有所提升,主要增配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
基金提前布局
(資料圖)
低估值的銀行股再次迎來爆發。
近一周來,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板塊頻頻異動,多家國有銀行和城商行的股價大漲,同時也繼續帶動“中特估”行情。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申萬銀行指數近一周上漲3.67%,排在申萬行業指數第四位;申萬非銀金融指數近一周上漲4.69%,排在第三位。
銀行一季報業績喜人,六大國有銀行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據平安證券數據,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4%,增速較2022年下降5.2%。個股分化持續,部分銀行盈利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大中型銀行平安、中信、浙商銀行增速較快,區域行中增速較快的有杭州、江蘇、無錫銀行。
敏銳的公募基金早已提前布局。華西證券數據顯示,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末,持有銀行股的倉位為2.86%,環比略回升0.01%,主要增配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背后的原因主要受益于2022年四季度制約板塊估值的地產和宏觀經濟因素均有所緩釋,一方面地產領域“三支箭”先后落地,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大融資渠道改善房企資金面,有助于改善市場對于銀行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另一方面來自宏觀經濟預期催化,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伴隨居民消費修復,零售信貸投放有望相應改善。
中庚基金經理丘棟榮曾在2022年的四季報中表示,“金融板塊中的銀行,估值基本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對于潛在風險計入非常悲觀預期。”
據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末,有35只銀行股被公募基金重倉,其中招商銀行最受公募基金青睞,有497只基金重倉;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工商銀行和江蘇銀行被百余只基金重倉。其中,有一些知名基金經理長期重倉銀行股。
具體來看,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藍籌、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易方達優質精選均有重倉招商銀行,其中易方達藍籌持有招商銀行的股數在所有重倉基金中最高;匯添富基金經理勞杰男管理的基金重倉了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趙曉東管理的基金重倉了郵儲銀行、長沙銀行、常熟銀行和寧波銀行。趙曉東在一季報中表示,“更傾向于高增長的中小銀行”。
投資價值幾何
對于銀行股為何近期突然迎來爆發,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一季度業績超預期之外,銀行股爆發的邏輯還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經濟全面復蘇;
第二,低估值銀行股的估值重修;
第三,政策利好的持續推動;
第四,美國銀行業爆雷事件頻繁,中國銀行股受到全球資本青睞。
“美國銀行業的爆雷事件引發了市場對全球銀行業的擔憂,反過來提高了中國銀行業的投資價值。中國特色估值概念近年來在A股市場上逐漸受到矚目,成為了不少投資者的選擇。”陳興文稱。
奶酪基金投資經理胡坤超認為,從基本面的角度,中短期來看,銀行板塊資產質量有所改善。隨著經濟修復以及資本市場動能的恢復,銀行利息以及中收后續均具備增長預期,因此業績端也具備增長邏輯。長期來看,后續經濟的修復與增長預期也為銀行板塊長期估值提供信心與支撐。從市場資金以及配置的角度來看,銀行板塊估值以及基金配置倉位此前已達到歷史底部區間,疊加 “中特估”等情緒催化,多因素共振下板塊近期有所上漲。
除了銀行板塊,陳興文認為,保險和券商作為大金融板塊的代表之一,也受到了市場的強烈關注。相較于銀行股,估值雖然較高,但也有著較好的業績表現和潛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