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夏文明的優秀成果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們創造出來的,而大部分最為珍貴的物質文明成果都掌握在了統治階層手中,這其實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形態造成的,不過歸根結底這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也是基于此,當圓明園遭受焚毀的時候,無數國人為之悲痛;日軍入侵中華的時候,又有各方勢力共同站出來轉移、保護故宮的收藏。

不過,即便是如此,建國后的故宮還是損失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里面既有當年被末代皇帝攜帶揮霍的,也有在解放前被轉移到海峽另一岸的。當時國內的文物部門和眾多文物專家們,為了能夠盡可能地將流失的文物尋找回來,可以說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不過這份工作的進展非常困難,而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故宮收藏中的書畫類藏品,大部分極品之作都是由一個人的主動奉獻才回歸的,他就是張伯駒。

張家早在清末就是名門望族,在民國時期也有很多人在軍政商界擔任著重要的職務,作為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張伯駒并沒有很多豪門子弟的矯情和奢靡,他一生都在堅持的事業就是搞收藏,為此不惜傾家蕩產,甚至連命都可以丟掉。舉一個真實發生過的例子,1941年的時候,汪偽特務機構得知張家財力雄厚就暗中綁架了張伯駒,本想索要大量的贖金,結果他卻暗中囑咐家人絕對不可以變賣任何一件收藏,要知道當時他所有的錢都用來搞收藏了。

在和特務們周旋了數個月之后,他才在親朋的幫助下重獲自由,期間沒有損失一件收藏品,由此也讓眾人見識到了一位文弱書生的堅持與傲然風骨。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視收藏高于生命的人,卻在建國以后將自己手中的書畫極品都無償奉獻給了故宮。按照當時的收藏界價值來評估,他所捐出的書畫收藏價值1136億元。

就是這樣一個心懷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卻在晚年時候遇到了一件非常堵心的事情。當時他已經82歲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再一次被家人送到醫院之后,親屬希望能夠為其安排一間高等病房,結果被院方以級別不夠拒絕。縱然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醫療資源還不足夠平等,但是對于一個為國付出重大貢獻的老人來說這樣的要求并不過分。

雖然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這件事情最終得到了解決,但是此事依然給無私的老人留下了心結,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很多人都掉進了錢眼里。好在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覺悟也在不斷的提高,如此傷害功臣的事情相信不會再發生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