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技術交流QQ群(2000人):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720975143


(相關資料圖)

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論壇

www.21micro-grid.com

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小店

2、電機能效已接近瓶頸,提升能效需要指望碳化硅的應用

基于第1部分,電機動力對多數用戶已經夠用甚至過剩的前提,下圖是某電機能效Map圖,可以清楚看到,在多數日常使用轉速區(qū)間內,電機的能效都是在90%以上的。

而且目前多數新能源車型搭載的電機最佳能效在90%~95%,甚至部分高效電機達到了96%,此時想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xù)提升電機能效,付出的成本將是倍數級增加,對于車企和用戶都不那么太劃算。

3、集成化大有可為,已是大勢所趨,跨系統(tǒng)整合能力會是最核心的技術競爭力,用戶價值更高!

4、寫在最后的一些感想

正如文中所看到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在近5年內,無論在電池領域 、電驅領域、以及核心零部件、及核心技術領域,其實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成效顯著,令人振奮!

就電驅系統(tǒng)領域而言,國外車企中特斯拉和Lucid在這個領域相對領先,Tire1中博世、大陸、博格華納、采埃孚等有很多產品和布局,但我們國內有如比亞迪、華為、精進、蔚來XPT等企業(yè)也同樣掌握諸多Knowhow,甚至還領先半個身位。

國內日漸成熟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生態(tài),將會成為國產新能源汽車崛起,領先全球的重要推力。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國產新能源車將不斷替代動作緩慢的合資/外資品牌,同時打破合外資品牌的溢價,搶占到更多市場占有率!

Pleaseclik the advertisement and exit

重點

如何下載《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板塊內高清PDF電子書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訪問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論壇(www.21micro-grid.com)下載!

或者轉發(fā)所要文章到朋友圈不分組不屏蔽,然后截圖發(fā)給小編(微信:1413043922),小編審核后將文章發(fā)你!

看完有收獲?請分享給更多人

公告:

更多精彩點下方“閱讀原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