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國民黨“外交國防”“立委”馬文君2024年尋求連任,將對上民進黨南投縣黨部主委蔡銘軒,日前遭蔡抨擊阻擋臺灣軍購預算,馬文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臺灣許多對美軍購“交錢沒交貨”,迄今還有新臺幣6000億元的武器沒到貨,蔡政府執政導致兩岸兵兇戰危,不停買武器備戰,卻不見軍備到來,恐怕戰爭引信先點燃,民進黨排擠防務自主,倚靠美國軍備,本末倒置。

針對民進黨政府近年加強力道對美軍購,馬文君表示,這樣的做法其實存在高風險,一來假設臺灣的防務軍備絕大部分都仰賴美國,未來臺灣在軍事戰略上就只有聽從美國指揮的份,因為已喪失“國防”自主的能力,其實從美國最近揭露對臺軍事戰略部署的方向來看,諸如打造臺灣成為“刺猬島”,25家軍工業者來臺尋求軍事產業鏈合作等,美方顯然很希望臺灣能夠完全造美國的戰略方針前進。

馬文君說,一旦臺灣因為大量的對美國采購軍備,而排擠到“國防”自主的研發能力,就很難在軍事戰略上有話語權,這是因應臺海局勢,所應該注意的。況且民進黨政府在“國防”自主方面,說的比做的還多,對美軍購花的錢比實際拿到的軍備還要多,可是到頭來臺灣到底得到什么?采購的這些東西真的符合需求嗎?都有待商榷。

她提到,例如今年4月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稱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將代表臺灣與波音公司簽下合約采購400枚岸置魚叉飛彈,但眾所周知,魚叉飛彈的性能與臺灣自造的“雄風二型”、“雄風三型”飛彈類似,簡直是被迫購買。

馬文君指出,2020年8月,駐美代表蕭美琴甫到任就凌駕軍方,徑自宣布要向美國采購魚叉飛彈。而軍方在政治壓力下,明知魚叉飛彈不論射程、速度與殺傷力,都與臺制服役多年、且性能表現穩定的雄風二型、三型飛彈類似,甚至略遜,還是只能配合說“戰備急需”、“雄風飛彈生產能量有限”,強行編列預算并通過,采購總預算高達新臺幣886億元。更遑論迄今還有新臺幣6000億元的對美軍購沒到貨!

馬文君認為,臺灣在防務上仍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民進黨人抨擊她擋軍購預算,實在無稽且可笑,身為“立法委員”的職責本來就是要監督政府施政,凍結、刪除不合理的預算本來就天經地義,透過凍結預算,確保預算花用的合理性,以避免弊端。臺軍方向美軍購買大量武器,交錢沒到貨,武器還沒到公帑就先被搬出去,在野黨“立委”難道不應該合理監督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