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E電園
(相關資料圖)
作者 | 李林澤
編輯 | 蔡欣宇
2023年,注定是自主插電混動“神仙打架”的一年。
自比亞迪在2022年大火之后,新能源領域的關注度從純電動轉移到插電混動,得益于該類型產品續航長、油耗低,加上大容量電池的保障,城區內可擁有和純電動一樣的駕乘體驗,長途也不必擔心續航焦慮,一躍成為消費者的新歡。
5月15日晚,長城汽車就帶來了兩款配備全新Hi4技術的新車,梟龍以及梟龍MAX,分別定位A級和A+級SUV產品,整體售價13.98-17.98萬元,官方更是打出了“四驅動力兩驅價格”的宣傳語,無論從定位、價格、產品力等方面,都非常清晰的瞄準行業龍頭比亞迪。長城汽車CGO李瑞峰更是放出豪言,“長城Hi4技術十年內沒有對手!”
口號歸口號,面對2022年獨占插混市場超60%的比亞迪,長城還能否憑借Hi4重現哈弗H6時代的輝煌?
【·Hi4到底有什么特點】
從今年初長城新能源大會發布Hi4技術,到梟龍/梟龍MAX試駕,期間官方和媒體一直在宣傳Hi4的差異化,不過各家太過集中在理論基礎架構方面的解讀,對消費者而言理解不易,而且用戶為新技術買單的核心無非是先進性以及實際體驗優勢,所以我們用最簡單的話術來解讀Hi4技術的利弊。
目前自主品牌主流采用前軸布置雙電機,多以P1+P3為主,其中P1連接發動機后端,主要負責調節發動機工況,P3作為動力輸出,以純電驅動前輪。要是后軸再有電機,那就是四驅版本,升級為P1+P3+P4,這也是比亞迪DM-i/p的邏輯。
長城Hi4另辟蹊徑,前軸沒有P1+P3,而是用一個位置在變速箱內部的P2.5電機,干完了P1+P3電機的工作,后軸布置P4電機滿足四驅輸出。相比主流方案前軸節省了一個電機的花銷,用兩個電機做到了其他混動三個電機才能達到的四驅效果。并且由于結構特性,Hi4車型本質上是一個后驅車型。
總結而言的優勢就是成本更低;多數情況由后軸P4電機驅動車輛;保留了檸檬混動的二擋DHT,能達到“三擎九模”的工況;相比傳統架構新增純電四驅、井聯四驅兩種驅動模式;雙軸能量回收模式效率更高。
不過用一個電機取代兩個電機,必然也會有些損失。受限于P2.5電機的工作性質,以及電機功率,整體動力輸出性能上相比傳統P1+P3+P4這種三電機四驅插混車要弱一些;純電四驅模式下,由于無法進行充電,因此能夠保持四驅的時間不會很長;并聯四驅狀態下四驅多數情況也需要發動機直驅前軸,會接近燃油車的感受。
長城Hi4混動在精簡布局的情況下做到了兼顧四驅動力,算是四驅插混中的“經濟版”,兩驅插混中的“動力版”,雖然不是那么純粹,不過能用兩驅的價格,買到一款比較省油,還能擁有一定時間四驅駕乘體驗的車型,是家用車非常好的選擇。
【·Hi4落地梟龍系列 跟比亞迪掰手腕?】
Hi4的特性明顯就是一種下打DM-i,上打DM-P的方案,根據售價和級別,梟龍/梟龍MAX的競爭對手瞄準了比亞迪宋Pro DM-i,以及宋PLUS DM-i。由于長城汽車將活動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梟龍MAX,那么我們就用這款車和宋PLUS DM-i進行簡要對比。
動力上看,基于Hi4電四驅的性能,哈弗梟龍MAX綜合功率205kW,綜合扭矩585N·m,6.8s即可完成0-100km/h的加速;NEDC純電續航105km,WLTC饋電油耗 5.5L/100km。在官方之前做過的續航挑戰中,哈弗梟龍MAX在實測滿油滿電的條件下達成1231km的成績,屬于行業內較好的表現。
宋PLUS DM-i兩驅版搭載最大功率81kW的發動機,系統綜合輸出數據上落后于梟龍MAX,純電續航里程110km保持一致,虧電油耗兩驅版4.4-4.5L/100km,四驅版5.2L/100km,官方兩驅版零百加速時間7.9-8.5秒,四驅版加速時間5.9秒。
其實從最基礎的動力參數對比就能看出來剛才總結出Hi4的優劣。價格相近的情況下,梟龍MAX相比宋PLUS DM-i兩驅版能帶來四驅的駕乘體驗,并且零百加速時間略快一些。此外,長城汽車認為車輛配備四驅對于駕乘安全很有必要。
不過梟龍MAX油耗也會更高,相比宋PLUS DM-i四驅版,前軸P2.5電機功率較小的劣勢體驗出來,例如零百加速時間慢了1秒左右,主要是價格更合適。
至于其他配置層面,由于梟龍MAX是在價格戰環境下推出的全新產品,并且肩負著長城插混產品復興的重任,在用料和豐富度上占有一些優勢。長城插混車銷售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是單單解決產品力,更重要的是重新打造在新能源產品的影響力。幾年前哈弗H6一直是自主SUV的代名詞,在當前時代下,已經被比亞迪宋系列所取代。
扭轉用戶心智永遠比打造一款好的產品困難許多,不過至少我們從梟龍系列中看到了長城認真對于插混市場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梟龍系列將進入長城新能源專用渠道——龍網。預期到6月底,哈弗龍網將在全國范圍內落地運營350家店面,今年內則會達成500家。
縱觀比亞迪的成功經驗,核心就是產品穩定性高、產品矩陣豐富、經濟型高、足夠有競爭力的定價體系,例如9.98萬元起售的秦PLUS DM-i,15.48萬起步的宋PLUS DM-i,在20萬元以下區間,大部分用戶對于價格的敏感度都是在第一位。
此前市場中,無論是長城,亦或是吉利、長安,都是秉承傳統插混車定價邏輯,相比同配置汽油版貴個2-3萬元,除了能節省一部分燃油外,得不到任何全新體驗,銷量表現自然提升不上去。長城Hi4技術以及梟龍系列的定價,就是對于傳統邏輯的打破,真正進入到“油電同價”時代,和比亞迪掰一掰手腕。
P.S.2023年上半年其實有很多插混新車計劃上市,有意思的是,各家都不希望成為第一個“出牌”的人,尤其是把價格這張底牌提前亮出。梟龍系列最早計劃上市時間是3月底,最終“拖”到了5月中。
銀河L7在4月發布后也沒有給出準確上市日期,只是舉辦了下線活動;深藍S7一經發布后也是注重設計宣傳,對于上市時間三緘其口;就連宋PRO DM-i冠軍版也經歷了一次上市跳票,被傳和競品密集發布有關。梟龍系列的上市,算是為國產插混SUV開了個口子,未來幾個月還有更多全新重磅產品等著消費者來選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