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
2、太學之名始于西周。
3、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資料圖片)
4、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于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5、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6、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
7、東漢太學始創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云會京師洛陽,于是立五經博士。
8、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十(丈)丈,寬三丈"。
9、永建六年(130),漢順帝詔修:趕學,"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10、每年用工徒竟達11.2萬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11、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余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