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戴上電子芯片住進AI“豪宅”,豬舍內配有分娩舍、配種舍、保育舍、育肥舍等;智慧養殖系統自動飼喂,機器人對豬進行巡檢,商品豬遠程售賣……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家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場,這樣的“數智化”場景可實現1人養2500頭豬,豬肉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養殖數字化

工人“云養豬”


(資料圖片)

記者在這家生豬養殖場看到,養殖人員坐在電腦前通過一個個攝像頭和全自動飼喂站“云養豬”。

“養殖場嚴格控制人數,為了避免生豬感染,我們應用AI視頻技術抓取生豬信息,實現自動飼喂、自動清點、自動稱重等。”該公司副總經理、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特派員吳飛龍說,為保證母豬的健康,每頭母豬都佩戴了電子芯片,進入飼喂站時可自動識別,并通過AI算法計算出相匹配的飼料量,進行定制化、系統化飼養。

記者采訪時,工作人員在智慧養殖系統上打開了一間豬舍的監控視頻。通過電子屏幕,可以清楚地看到豬舍里一頭頭豬的動態,AI視頻盤豬頁面上顯示了母豬估重結果和環境監測數據。用鼠標輕輕點擊豬舍里的一頭母豬,一個卡通“豬頭”就在屏幕上跳了出來,旁邊是母豬的相關信息:耳號18162、棟舍配懷舍1、出生日期2022-01-03、歷史已產胎次1……

不同生長階段住不同的房子

這里還為豬配備了專有的分娩舍、配種舍、保育舍等,讓處于不同階段的豬都能生活在最適宜的環境中。

吳飛龍介紹,母豬在分娩的產床上生出小豬后,要“坐月子”20余天。在此期間,母豬住在分娩舍還能吃到“月子餐”——專為“坐月子”母豬配制的營養飼料。

斷奶后,小豬將被轉移到保育舍生活60天。工作人員通過智慧養豬平臺調節,保證保育舍的二氧化碳和氨氣濃度、室內溫度保持在比較適宜的狀態。保育結束后,小豬長成了“青年豬”,被轉入育肥舍生活100天,待其長成可售賣的商品豬,便通過智慧售豬系統出售。

高科技賦能

養豬效率大大提高

2020年,該公司引進20多臺“牧場守望者”軌道機器人,對豬舍進行AI巡檢。“牧場守望者”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監測生豬體溫,第一時間對疫病進行預警。“牧場守望者”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以“非接觸、零應激”方式解決生豬養殖過程中關鍵指標的實時精準采集問題。

在智慧養殖系統全封閉智能化管理下,豬的飼喂、稱重等均由工作人員通過手機終端遠程操控完成,生豬糞污等排放物則被集中導入基地的環保工廠進行統一處理。

“傳統豬場1名工人只能飼養近500頭豬。引入智慧養殖系統后,1名工人能養2000頭豬。引入‘牧場守望者’后,1個人可以養2500頭豬。”吳飛龍表示,有了高科技的賦能,養豬效率大大提高,豬肉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