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克 王蕾 實習生 王廣瀚
由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半島都市報社“半島公益”主辦的“健康教育進農村”活動,在駐即墨區省派工作隊的牽線聯絡下,于6月13日下午,走進了即墨潮海第一小學。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譚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張才龍教授,以他們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資深學識,為鄉村小學師生開啟一場特殊的 “教授級健康課堂”,為師生現場講解關于心肺復蘇、救護,外傷急救、急救處理的相關知識,讓青少年成為農村家庭的健康宣傳員、指導員,更好地把健康知識普及到了偏遠的農村家庭。
【資料圖】
博士進學校講急救
引爆課堂被“圈粉”
有研究統計,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可以挽救五成以上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盡管如此,在我國農村地區,心肺復蘇的普及率仍然不是特別高。就此,“健康教育進農村”的健康大講堂,邀請了青大附院心內科副主任譚凱,走進了即墨潮海第一小學,為學生們帶去了一場特殊的健康課。
“醒醒,快醒醒!”6月13日,即墨潮海第一小學的課堂上,正開展一場“緊急”救援,學生們化身急救員,正在對“傷員”進行緊張的心臟復蘇,而這一場景正是潮海一小的一場特殊的急救課現場演練。“今天來為我們講課的老師,是青大附院心血管內科專業的專家譚凱主任,他還是一位‘學霸’級的博士叔叔……”當學生們聽到江玉娟校長的介紹時,整個課堂沸騰起來。
“第一次走進鄉村小學,給孩子們上課,覺得特別有意義。給青少年從小樹立急救理念,了解心肺復蘇流程,在公共場合如果真正遇到需要施救的情況,可以適當助力;另外,給孩子們傳授急救知識,尤其在農村地區意義更大,這不僅也會影響一個家庭,甚至會影響孩子身邊更多的人,這也是這堂課的意義所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譚凱博士告訴記者。
除了講解心肺復蘇等急救原理,譚凱還用兩個醫用救護氣體人模,用生動、形象、詼諧的語言,邊操作邊為學生們進行耐心講解,學生們積極互動,踴躍發言,教室里時不時地傳出,爽朗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這堂別開生面的心肺急救課,不僅讓學生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急救知識,而且,孩子們眼中的這位博士大哥哥,也被迅速“圈粉”,現場氣氛極為熱烈。
教授走進小學課堂
教外傷處理和防范
夏季是農村外傷多發的季節,由于天氣炎熱,農民田間勞作和兒童戶外游玩衣著較少,極易引發各種外傷。如果發生外傷處理不及時,極有可能產生更多嚴重傷害。就此,“健康教育進農村”的健康大講堂,邀請了青大附院骨科張才龍教授,為學生們講了一節實用的外傷急救、傷口處理、包扎課。
“緊急的時候,周圍可利用的廢紙板、樹枝,都可以用來作為固定工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張才龍教授給孩子們演示,如何利用周圍物品進行固定包扎,以及遇到特殊情況如何包扎止血。張教授還從專業的角度,為學生們普及了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出血的區分,以及不同部位出血,應該采取的不同急救方法。
張教授告訴記者,給農村學校的孩子普及急救知識十分有必要,首先是讓孩子了解突發情況處理方法,第二也是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小手拉大手
健康進家庭
這場急救課不僅是給潮海一小的學生們上課,13個班的班主任老師也整整齊齊的坐在臺下,當起了“新”學生。“作為老師們,我們應當具備基礎的急救知識,這次急救課不僅讓孩子們來聽,也給所有班主任布置任務,每位班主任學習后回到各班級,需要召開主題班會課,給沒有參加的學生普及一下知識,同時還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小作業,回去演示給家長,小手拉大手,把急救知識普及給身邊的人。”即墨區潮海一小校長江玉娟提前調度學校師生,讓這次專家進課堂的講座發揮最大效果。
孩子們放學回家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教給了身邊的家長,洋娃娃、枕頭......都成了他們演示的道具。“這次急救課我學到了急救知識和包扎技巧,我回去要教給爸爸媽媽,讓他們也了解急救知識。”三年級三班孫佳藝告訴記者。
教授進小學課堂講健康。
專家手把手指導學生實操。
張才龍教授為師生演示外傷包扎。
健康課堂互動熱烈。
譚凱博士為學生們指導心肺復蘇法。
張才龍教授的外傷防護課。
譚凱博士為學生們普及健康知識。
學生們聚精會神看譚凱博士演示急救。
專家的課堂,帶動了整個學校師生的健康學習意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