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被當地居民稱為“母親湖”的黃石市夏浴湖。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相關資料圖)
從昔日臭氣熏天的污染治理地,到如今美如畫的生態風景區,位于湖北省黃石市的夏浴湖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重現了張志和筆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千年美景,成為展現“生態黃石”的新名片。
6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主辦的“奮進中國 大江澎湃”全網主題宣傳活動報道團走進夏浴湖,探尋黃石這座“工業重鎮”,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的背后“密碼”。
“壯士斷腕”治理黑臭水體
夏浴湖位于黃石市西塞山區河口鎮,是一處城郊湖泊,上接涼山水庫,湖水通過合興閘直排長江。該湖兼具防洪、調蓄、灌溉等功能,被當地居民稱為“母親湖”。2013年,夏浴湖被納入湖北省第二批重點湖泊保護名錄。
上世紀90年代,附近村民及一些外來企業看中了這里城郊地理優勢,在夏浴湖周邊紛紛建起模具鋼冶煉和鍛造的小工廠。一時間“母親湖”四面點火、處處冒煙,粗放的生產方式,讓近600畝的湖面變得臭氣熏天,慘不忍睹。
整治前后的夏浴湖一角(翻拍)。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全湖平均水質常常是劣V類。河口鎮涼山村村民接受湖北日報采訪時提到,“湖邊到處都是模具廠,把垃圾都往湖里推。湖水又臟,聲音又吵,根本不像個樣子。”
2019年,生態環境部長江大保護警示片中,約3分鐘視頻披露夏浴湖環境污染問題:距離長江不足2公里,水質劣Ⅴ類,氮磷嚴重超標,周邊施工渣土、建筑垃圾和工業廢渣無序堆存……視頻畫面觸目驚心。
水質變差,根源還是在岸上。西塞山區委、區政府“壯士斷腕”,立即啟動夏浴湖治理。6月19日,現場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介紹,2019年以來,西塞山區將夏浴湖綜合治理作為落實長江大保護、推進生態治理的重點工程,先后投資2.16億元,采取清渣土、掏淤泥、鋪管網、種水生植物、放水生生物等系列措施,并斷然關停周邊散亂污企業。歷經14天的攻堅,夏浴湖邊34家模具鋼企業通過關停并轉,遷入規劃好的模具鋼產業園。
通過久久為功,夏浴湖湖泊形態和功能得到有效恢復。2023年1月17日,夏浴湖以全新的姿態,再次進入全國視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第八次全體會議,集中收看2022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專題片。其中,西塞山區夏浴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獲得了肯定和推介。
美麗生態帶動農旅發展
夏浴湖的“華麗轉身”,實質上是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成效。
澎湃新聞了解到,西塞山區將流域內山水林田湖草庫一體化修復和保護。除了涉及流域內湖泊、水庫、港道水系,還涉及西塞山區經濟主戰場——西塞山區工業園區,這里已聚集企業160多家,是國家火炬特鋼特色產業基地。
“通過夏浴湖小流域治理,西塞山區水土流失問題將得到有效控制。”西塞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流域內土壤侵蝕強度明顯下降,減沙率達到70%以上,夏浴湖整體水質將常年達到III類標準。小流域清潔了,大流域才會清潔,確保一湖清水送長江。
6月19日,夏浴湖湖邊盛開的野花。
山青了,水秀了,不少市民來打卡旅游,夏浴湖漸漸成為黃石“后花園”。
6月19日,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夏浴湖四周鶯飛草長,生機盎然。漫步在濱水棧道上,空氣濕潤清新,不遠處的湖面上,時不時有鳥兒穿梭翻飛。微風輕拂,岸邊的玉米桿隨之搖擺,所見之處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僅游客多了,還吸引不少本地人返鄉創業。2023年年初,村集體又簽約4家新型農業合作社。
今年55歲的村民游敏,投資800萬元,流轉200多畝土地,瞄準生態農業,準備大干一場,“已種下1萬株‘紅美人’福柑,去年掛果,口感特別好,每市斤賣到18元。”80后“新農人”游志強看好涼山水庫旁一片山坡,同樣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我采購了20多萬元果苗,今春已經種植,過了今年這里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色。”
眼下,西塞山區將夏浴湖作為鄉村振興“引爆點”,致力于都市城郊型田園綜合體建設,著力推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該區帶領村民種植1萬多株觀賞桃樹、經濟果樹,打造兒童戲水區、水果采摘園、研學中心等項目建設。去年以來,該區連續舉辦了兩屆“張志和桃花節”,吸引游客數以萬計。
6月19日,游客在夏浴湖的湖中棧道上漫步。
夏浴湖綜合治理,將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改造、傳統文化保護、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等有機結合,不僅環境越來越優美,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夏浴湖的“成功樣本”,也是黃石堅持生態立市,將綠色發展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生動體現。黃石,從灰黑的礦石經濟中走出了一條花香四溢的綠色轉型之路,它的未來,令人期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