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上海校媒記者卜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資料圖】

2022年,一大波國產劇被買斷了海外發行權。比如,國劇爆款《人世間》被迪士尼買走海外發行權,《開端》被韓國買下播放權,《蒼蘭訣》則被網飛收入囊,中國劇“出海”正從零星走向批量,題材也從古裝延伸至類型更多樣的懸疑、都市生活、偶像甜寵等。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基于海外受眾消費特點拓寬“出海”題材?如何適應新技術趨勢下沉海外渠道?如何融入海外市場進行本地化運營?是當下國產電視劇從業者所面臨的時代考題。

論壇現場圓桌討論環節。中青上海校媒記者肖堯/攝

日前,在第28屆上海電視節舉行的“新格局、新模式、新機遇——內容出海與國際合作”論壇上,各路專家共同探討國產劇“出海”現狀、問題和未來。

讓國產電視劇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關鍵還是在情感認同上。俄羅斯流媒體平臺OKKO版權經理謝爾蓋·莫爾多瓦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俄羅斯電視劇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下定決心投入人力,研究不同的區域市場需求,并有針對性地把電視節目翻譯成當地語言,慢慢尋找情感和價值觀共鳴點。

五洲傳播中心對外傳播中心副主任萬若若有著20多年的合拍經驗,萬所在的機構已經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100多個機構達成了國際合拍的合作,拍出來的作品有400多個小時,觸達全球38億觀眾。“與國際主流媒體達成了常態化欄目合作,實現常態化的中國節目供應和播出,是一條好通道。”萬若若說。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成為中國內容“出海”后迅速融入海外市場本地化運營的一大助力。語言的本地化工作一直是國際傳播的重要環節,電視劇作品的翻譯涉及情節、語氣、文化的不同,相較于其他行業,要求更加嚴格。以愛奇藝國版為例,它的翻譯、實時編播系統能支持12種語言用戶的界面和字幕,同時可以支持多人在線同時進行翻譯和修正技術。這些“黑科技”都成了內容“出海”的保障。

深圳雅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政特別強調了“多語種翻譯”,“海外華語受眾大概有6000多萬,我們目前已經做了11個語種在海外進行運營”。

此外,4K畫質技術的應用也助推了本地化運營傳播。“比如《西游記》畫質提升到4K效果后,觀看量從100萬提升到超過400萬。”王政說,“雖然觀看收益不能覆蓋4K技術提升的成本,但技術加持對內容傳播是非常有益的。”翻譯和畫質提升了傳播效果,但各個國家受眾對內容的吸收和理解都不一樣,二次創作成為傳播和運營的關鍵。王政認為,現在二次創作視頻的播放量超過原視頻的播放量“不是夢”。

以往,中國電視劇在海外播出,除了登陸當地電視臺,主要依賴國際互聯網平臺。如今,我國的視頻平臺準備把平臺直接輸出。

以愛奇藝為例,該平臺經歷了從“內容出海”到“平臺出海”的發展歷程。其國際傳播渠道經歷了“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全過程。2015年開始,愛奇藝借助海外網絡視頻平臺傳播,到2019年,愛奇藝和馬來西亞的傳媒平臺合作,聯合推出愛奇藝獨立的電視高清頻道,把內容放在當地的衛星頻道播出;同年,愛奇藝“國際版”推出;2020年平臺在新加坡建立了國際業務總部;2022年,愛奇藝國際版App下載量累計破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給出了國產內容出海“一圈三連”的頂層設計與路徑。一圈,就是首先做好周邊傳播,把這個基本盤守住;三連是指,連接重要國家、連接友好國家、連接關鍵的節點國家。陸地同時建議,要依托國家戰略,依托中國在海外的大型企業、工程,依托華人、華僑、華文媒體等進行傳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