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球發展倡議極大提振了國際社會對全球發展事業的信心,為各國攜手發展創造新機遇。”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院長、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徐秀麗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自2021年9月提出以來,全球發展倡議的理念內涵不斷豐富、落實機制不斷健全、推進路徑更加清晰、務實合作逐步落地,有助于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去年6月,中國舉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提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一系列務實舉措;今年6月,中國發布《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全面梳理中國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推動倡議落實的主要舉措和取得的進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務實合作項目總數已突破100個,近40個發展中國家正從中受益;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立項安排1000期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已提供2萬個培訓名額,基本覆蓋全部“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全球發展倡議為深化國際發展合作注入新動能。

徐秀麗表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不僅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開放包容的全球公共產品,也為全球發展領域的理論和機制創新作出重要貢獻。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推動落實倡議方面公開透明的態度與真誠合作的意愿,有助于進一步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合力”。

全球發展倡議將減貧作為重點領域之一。“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事業的突出難題,加強農業合作對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徐秀麗表示,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同時,中國積極加大國際農業合作資源投入,通過設立海外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派遣農業專家、建立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等方式,加強知識、經驗、技術等分享交流,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徐秀麗向記者介紹了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小技術大豐收”中坦農業合作與減貧經驗分享項目。自2011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團隊在坦桑尼亞研究推廣基于中國經驗的玉米密植增產技術,助力當地1000多農戶玉米產量大幅提升。該項目曾多次入選聯合國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集。徐秀麗表示,中國農業技術幫助當地提升糧食產量、實現糧食安全。在促進技術交流的同時,中方團隊還助力當地培養了數十名農技人才,推動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堅持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促進全球發展事業提供不竭動力。”徐秀麗表示,全球發展倡議彰顯出求同存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探索發展道路提供了經驗。未來,中國將繼續與各方共享發展經驗、加強務實合作,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3日 03 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