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賈璇
艱難度過三年低迷期的旅游業,終于盼來了完整的、長期的旅游旺季——暑期。各大旅行社搶抓“黃金”暑期檔,紛紛推出個性化定制、戶外運動等多個新型旅游方式和項目,讓這個暑期的旅游產品異常多樣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終于可以放心出門的游客們,也顧不上高溫炎熱的氣溫,紛紛走出家門,或親子研學,或避暑踏浪,掀起一波波暑期旅游熱潮。
國內機票均價已超千元
隨著各地大中小學生陸續放假,為期62天的暑運也正式拉開帷幕,暑期檔旅游持續升溫。旅游度假、學生研學、探親訪友需求逐漸釋放,多地機場和火車站出現人流“井噴”的客流高峰期。
“預計暑運期間,每日將有近195萬旅客通過航空出行,日均保障航班16500班,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泵窈骄趾娇瞻踩k公室副主任李勇表示。
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暑運開始的前五日,國內機票訂單就達到歷史新高,長線游成為暑期一大熱點。
出行熱潮直接帶動部分機票價格上漲,國內機票價格漲幅進一步推高,均價已超千元,達到1032元。
鐵路方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消息,預計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7.6億人次,日均發送1200萬人次以上,較2019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
同時,旅游產品的價格也隨之出現一定漲幅。以年輕消費者喜愛的主題游樂園為例,上海迪士尼樂園已于近日將單日成人票價漲至719元/人,但依舊在高溫下迎來了入園客流高峰,不少熱門項目需要排隊等候超過3小時,樂園酒店最便宜的房型每晚價格也漲至4400元左右。一位預訂成功的游客表示,自己是提前10多天才訂到的,臨時預訂基本“搶不到”。
同樣的“盛況”也出現在北京環球度假區,不少游客反映,僅排隊入園就需要2小時,即使購買了快速票產品,仍需要排隊才能體驗。
作為暑期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親子游、研學游、夏令營等文化旅游產品備受歡迎。媒體報道稱,深圳某研學機構推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暑期研學親子游”項目,早在暑假前3個月就被搶購一空,多日游產品的人均價格約為6000元。
為了抓住難得發展時機,國內多個地區相繼推出各種文旅行業的支持性舉措,進一步刺激暑假旅游出行消費。
四川省發布“暑期游天府”等多條主題旅游線路;山西運城邀請全國在校大學生暑假來“游景區、免門票、領獎品”;武夷山市針對2023年“中、高考生”等暑期游客群,發布系列暑期旅游產品,推出不同主題的優惠“大禮包”……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初步研判,今年暑期旅游,可能實現全年27%-30%的市場份額。
暑期出國“一簽難求”
往年,暑假正是出境游的高峰期。作為暑運跨境的主要運力,民航局方面表示,將持續推進國際客運航班平穩有序恢復,預計暑運期間國際客運航班將增至每周6000班以上。
各大航司也緊抓時機有序恢復運輸能力。6月中下旬,東航密集地恢復了一波國際航線,涉及日韓、東南亞、歐洲、大洋洲等航線的多個目的地。南航新開了揭陽、武漢、南寧至泰國廊曼機場的國際航線,每周將有47趟往返航班飛往泰國。吉祥航空同步上新全新航線,包括北京大興至日本大阪、名古屋、韓國濟州島直飛航班,以及8月8日起復航上海至名古屋航班。春秋航空在暑運期間計劃執行超3萬趟航班,預計承運旅客約500萬人次,兩項數據均較2019年增長超過兩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勁恢復之下,國際機票價格回落明顯,已經趨于2019年的水平。以熱門客源地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的數據為例,截至7月5日,該機場出發的國內機票均價為1306元,而出境機票的均價為1563元。
不過,今年暑期的出境游市場卻透出一絲冷清。問及原因,多位擱置出國計劃的游客均提到辦理簽證困難。
對此,記者向深圳某簽證代辦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求證,她表示:“如果想趕在暑期出國游玩,提前半個月辦理簽證肯定來不及。目前法國、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國的簽證預約都排到了9月”。
該工作人員分析稱,今年1月,新加坡、美國、泰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陸續宣布放寬對中國游客的入境限制,國內積壓三年的跨境需求集中釋放。加上疫情三年,很多游客的簽證已經過期,再次申請的人數也在增加,增加了辦理簽證的時間成本。
該工作人員透露,這些跨境需求主要是出差、探親等剛需,而真正出國旅游的需求還有待釋放。
同時,多個調查數據顯示,相較于異?;鸨膰鴥扔?,目前中國游客對出境游的態度依舊保守,出境目的地也是冷熱不均。
來自途牛旅游網的數據顯示,暑期選擇出境的用戶僅為20%,以東南亞為主的海濱海島成為出境游用戶的熱門選擇。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指出,眼下消費者出境游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大量的出境游需求只能轉向國內,不斷上漲的需求和仍在修復中的旅游資源,形成了一堆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矛盾,保證服務質量的難度也就更高。
去年,旅游市場持續低迷,A股19家旅游業上市公司中,僅有天目湖(603136.SH)、宋城演藝(300144.SZ)、麗江股份(002033.SZ)3家公司實現盈利。今年一季度,旅游業快速回暖,19家旅游業公司中有10家實現盈利,其中9家公司一季度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隨著境外游的逐步回暖,我國旅游市場將加速全面恢復的步伐,相關旅游企業也將享受市場復蘇的紅利。
責編:楊琳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