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全天低開后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創業板指相對偏強。
盤面上,醫藥股持續反彈,其中減肥藥概念股大漲,昊帆生物20CM漲停,圣諾生物、諾泰生物漲超10%;疫苗股震蕩走強,康希諾一度20CM漲停;SPD概念持續活躍,塞力醫療2連板,合富中國、開開實業漲停;中藥股探底回升,華森制藥、大理藥業漲停。午后今日上市新股集體暴漲,N盟固利盤中一度漲超36倍,創年內上市新股最大漲幅。板塊方面,CRO、生物制品、創新藥、醫療器械等板塊漲幅居前。
(資料圖片)
下跌方面,AI概念股集體調整,CPO方向領跌,聯特科技跌超10%,華工科技跌停。CPO、傳媒、手機游戲、算力租賃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700只個股下跌。
截至收盤,滬指跌0.49%,深成指跌0.53%,創業板指跌0.01%。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366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32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13.3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14.12億元,深股通凈買入0.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A股”這一詞條今日再度沖上熱搜榜單,實時搜索突破67萬次,醫藥的反彈、AI的大跌、3700只個股下跌的虧錢效應、無腦暴漲的三只新股,或許都是幕后推手。
新股市場創造歷史
今日早盤,市場的熱點幾乎全部集中于醫藥股方向,其中減肥藥概念、CXO、生物疫苗、醫藥商業等細分均漲幅居前。醫藥板塊受到此前反腐消息的影響,短期空方情緒得以集中出清,故資金或對困境反轉存在預期進而大舉買入。
不過,本該是“最靚的仔”的醫藥板塊,午后只能“讓賢”,把人氣王的寶座讓給新股——在昨日兩只新股破發后,今日三只新股“一飛沖天”。
今日上市的三只新股N盟固利、N威力、N碧興午后集體大漲觸發二次臨停,復牌后,三只新股繼續沖高。其中,盟固利一度突破200元大漲3700%,中一簽浮盈近10萬元,瞬間引爆市場,成為今年以來上市首日漲幅最大的新股,也創下了注冊制下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漲幅的歷史紀錄。
此外,威力傳動盤中突破305元大漲763%,中一簽最高浮盈達13.5萬元;碧興物聯盤中最高報179元大漲近400%,中一簽最高浮盈也超過7萬元。不過截至收盤,三只新股漲幅分別為1742%、261.48%、93.80%,較日內高點均“腰斬”起步。
資料顯示,盟固利主營業務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鈷酸鋰和三元材料,是國內主要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與珠海冠宇、比亞迪、力神、億緯鋰能等知名電池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并已通過寧德時代的供應商認證。
威力傳動主營業務為風電專用減速器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要產品包括風電偏航減速器、風電變槳減速器等。
碧興物聯主營業務為智慧環境監測、公共安全大數據。智慧環境監測業務主要為環境水質、污廢水、環境空氣和煙氣監測儀器及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運營及數據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收盤,即使日內漲幅已經大幅回落,盟固利、威力傳動、碧興物聯三只新股的市盈率也分別達到了544.01倍、572.25倍、100.36倍,可見炒作早已脫離了基本面,這或許是IPO發行趨嚴背景之下,游資發動的一次“突襲”。結合近期新股“上市即巔峰”的走勢,三只新股后續大幅回落的風險不得不防。
A股處于何種位置?
當下,A股市場持續震蕩,對投資者情緒造成了負面影響,今日新股的無腦暴漲也和部分資金宣泄情緒有關。不過,A股當前所處位置并不悲觀,震蕩市中投資者應該保持好心態。中歐基金指出,從周期的視角來看,市場大概率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區域,中長期而言具有較高的布局價值。
多個數據都能對此佐證:
第一,股債性價比。從歷史數據來看,股債性價比的走勢基本與行情走勢具有明顯的反向關系,數值越高代表股票資產的投資性價比越高,意味著當下更值得配置股票資產;反之,代表債券資產是更佳的選擇。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滬深300指數的風險溢價為5.63%,超過近10年的中位數(5.01%),處于72.2%的歷史百分位,意味著市場或正處于階段性較低區域,具有較高的中長期布局價值。
第二,投資者情緒,可以通過“換手率”來判斷。邏輯上講,上漲階段賺錢效應好、熱點題材比較多,不斷有增量資金入市,投資者情緒高漲之下,操作頻率也隨之增加;而在下跌、震蕩過程中,如果持續時間較長,交投活躍不起來,換手率自然就低。
以中證全指為例,自4月19日回調以來至今,期間日均換手率為1.07%,顯著低于2022年兩次大跌期間的日均換手率,說明投資者情緒已經比較低迷,市場或處于階段性底部區域。
第三,資金流向。參考23個大類資產配置的主流ETF,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23個大類資產配置的主流ETF中,有17個處于順勢而為和逆勢加倉狀態,說明整體資金面對A股及人民幣資產具有較強的信心。
第四,北向資金。看好A股不僅只有內資,外資同樣在積極加倉。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海外風險事件告一段落,北向資金再度轉為流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北向資金自6月以來呈凈買入態勢,累計凈買入658.92億元。
第五,企業利潤。從歷史數據來看,每當通脹周期達到最高點后,往往對應全A企業的盈利底部。近期,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預計,2023年A股盈利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由于當下對于經濟增長已經有了合理客觀預期,A股盈利增速預期進一步下修概率下降。因此,可以對當前權益市場保持更多信心。
從上述分析來看,5個常用且易感知的數據指標都指向了一個方向——市場大概率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區域,中歐基金認為,中長期來看,A股或具有較高的布局價值。因此,投資者妨多點信心和耐心。
指數回升或持續2個季度
目前,市場底部特征已經很明顯了,往后看,震蕩市何時結束?
從調整時間、幅度和市場情緒來看,信達證券判斷,調整大概率已經充分。未來1-2個季度,很難再出現投資者超預期的利空了,股市大概率已經進入新的上漲趨勢,這一次上漲速度不會很快,但時間可能不短。
對于上漲空間,信達證券認為,即使是存量資金,指數的空間也是不小的。A股歷史上增量資金偏少的情況下,指數在估值底部區域可以有20%-30%左右的騰挪空間。2022年10月底以來萬得全A漲幅只有11.72%,存量資金往上可以騰挪的空間還很高。
從長期的角度,上漲的最大動力是估值,第二大動力是30多個一級行業盈利下降的時間大多已經進入尾聲,從周期的角度來看,下半年大概率會陸續有很多行業進入景氣度上行周期。
從短期來看,上漲也有兩個驅動因素:(1)始于5月底的政策變化,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特別是7月底以來,政策密度和力度均有所加強。(2)Q2經濟快速走弱后,Q3隨著商品價格反彈、去庫存壓力緩和,經濟走弱速度大概率放慢,甚至有一定的可能出現季節性回升。
配置風格上,信達證券建議或可偏向進攻,短期內先布局超跌地產鏈、消費鏈,中特估主題內部下半年超配金融類(證券銀行),Q3后期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上游周期的配置重要性。具體而言:
(1)消費鏈、地產鏈:雖然今年的經濟恢復波折很多,但無需過度悲觀,政策層面出現積極變化之后,大概率存在超跌后預期修復的上漲。
(2)中特估&TMT:這些板塊前期的調整主要是交易擁擠后的調整,從戰略上,有長期邏輯的中特估和TMT依然會有機會,不過由于中報臨近,或不宜追漲,相對低位的中特估可以持續關注。
(3)Q3建議關注周期:周期股當下受到全球庫存周期下行的影響,整體偏弱,但隨著庫存周期下降進入尾聲,2023年Q4-2024年,宏觀需求存在回升的可能。考慮到長期產能建設不足,需求、供給和估值可能會共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