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孩子誰來管”成為不少家庭面臨的難題。建設鄉村書房、開辦鄉村“紅石榴學堂”、打造社區服務站……時下,各地破解暑期“帶娃難”,提供“花樣”托管服務,幫忙看孩子。

近年來,暑期孩子的看護問題受到更多關注,學校、婦聯、團組織和社區等以各種形式開設暑托班,并吸引社會公益組織參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現有的托管、托育班普及面遠遠不夠,規范化和規模化雙重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

育兒無小事。解決孩子的假期看護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齊抓共管。協同育人時代,不能一談到孩子的看護和教育,就認為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暑假是學校和教師的權益,是一種國家制度安排。不能隨意犧牲教師的假期,片面要求教師過多地投入看護工作。還要看到,假期并不完全是休息時間,還是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和學習的重要窗口期。引導學校和教師參與看護,要因地制宜,不能搞強制和硬性“一刀切”。從根本上講,要建立一種多元主體多種途徑的社會看護機制,在堅持以學校和教師志愿參與看護為主體的同時,鼓勵和支持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社會組織創辦靠譜的看護服務機構。尤其是在學生分布點多、線長、面廣的廣大鄉村地區,辦好家門口的看護班十分重要,具有學校看護難以替代的功能。

何謂靠譜?就是讓人放心、安心。創辦這樣的機構要有正確的工作導向。看護班不是教培機構,更不是私立學校,而是一種愛心服務組織,是做立德樹人的工作,需要愛心付出。這一條要貫穿始終、堅定不移。

如何靠譜?首先,是為孩子們營造安全、舒適、快樂、充實的看護環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防溺水、防火、防傷害等的同時還要重心向內,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手機、游戲、短視頻的沉迷,將孩子從電子屏幕中拉出來。其次,開辦內容和方法要靠譜,科學專業規范。托班托育看護機構專業化、規范化建設至關重要,是其存在和發展的生命線。從看護內容、活動安排和看護流程上,建立標準化,因地制宜形成一整套的規范化模式。在抓好看護場地、設施設備安全規范的同時,還要從看護服務人員的身體心理素質上把好入口關。充滿愛心仁心,是對看護服務人員的基本素養要求。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不僅是將孩子們“看管”起來,更要有科學專業的引導,讓孩子們看到大山大地之外的世界,多給予他們一些來自社會的關愛,引導他們樹立理想。

此外,在實踐操作中,還要防止一種過度規范的傾向,避免因為擔心看護安全,以制度流程和標準要求來抬高門檻的簡單化管制,摒棄看似負責實則為推諉的無為之舉。總之,只有全社會真正重視起來,把這項工作放在心上、提到手上、落到行動上,這項復雜持久的社會工作才不會是一道無解難題,真正成為有多元解法的趣味題。

(作者系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15日第2版

作者:張竹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