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僅需接打電話,收入卻十分豐厚,如能拉客戶進群還能有三位數提成,這份“話務員”工作為何有如此高的收入?大學生暑假找兼職,按照名單打電話,拉人進微信群,每拉一人即可獲取100至200元提成……這不是兼職,而是給詐騙分子引流。
2020年9月,正在武漢某高校讀書的蘇某通過網絡招聘信息,成為負責引誘“客戶”加入實施詐騙活動微信群的“話務員”,為了實現“規模化”、“公司化”經營,他又拉來兩位同學曾某、程某一起“發財”。經查三人涉詐騙案件12起,涉案金額共計300余萬元,非法獲利約25萬元。近日,經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蘇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三萬元;判處曾某、程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二萬元。
明知詐騙依然難逃誘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0年9月,當時正在武漢某高校讀書的蘇某通過百度貼吧上的招聘信息,成功“入職”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他發現只需按照公司規定的話術給指定名單中的客戶打電話,每成功拉一個客戶進微信群,就能賺取120元至200元不等的報酬并且工資日結。如此輕松的賺錢方式讓蘇某欣喜若狂,他果斷邀請同學曾某、程某一起“發財”。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某漸漸意識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是違法的?!斑@些微信群老是被封,我們用的話術也都是編的,后來我們刷抖音得知有人因為打電話拉人進群被公安機關抓了,說是涉及‘殺豬盤’詐騙,我們就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也是違法犯罪?!甭渚W后蘇某這樣說道。
然而輕松的賺錢方式和豐厚的回報還是讓蘇某等人越陷越深,他們通過介紹自己的同學、家人以及在網上招聘等方式拉來更多的“業務員”,在獲得更高“日薪”的同時,又能從中賺取差價,實現“規?;薄ⅰ肮净苯洜I。被他們“招聘”來的“員工”很多也是在校大學生或急于找工作的年輕人。
身陷囹圄方才悔不當初
讓蘇某等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看似甜美的“發財夢”就如太陽下的肥皂泡一戳就破。2021年12月初,家住鎮江市的高女士報案,很快蘇某、曾某、程某等人就因涉嫌電信詐騙被公安機關抓獲。
原來,蘇某等人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的情況下,仍冒充證券公司客服人員,使用事先設定好的“話術”,以薦股投資的方式誘騙受害人進入詐騙微信群,致使高女士被騙24萬元。
受害人遠不止高女士一人。經查,蘇某、曾某、程某等三人累計以前述方式實施詐騙案件12起,涉案金額共計300余萬元,非法獲利約25萬元。潤州區檢察院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蘇某、曾某、程某提起公訴,法院采納檢察機關全部量刑建議,作出上述判決。
從受害人到被告人,從前途光明的大學生,到被判刑的不法分子,蘇某等人悔不當初。蘇某在法庭上痛哭道:“我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違法犯罪行為,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是選擇繼續做。我對不起父母,他們辛苦把我培養成大學生,我卻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我現在非常后悔!”
能動履職推動源頭管控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該院還結合“護航現代化 建功新征程”講百案、進千企、訪萬家法治宣傳行動,累計開展精準普法宣講6次。普法宣講過程中,該院通過邀請駐鎮高校大學生代表參加檢察辦案故事講述會等方式,組織檢察官詳細講述了上述案件。以生動鮮活的真實案例,告誡大家不要幻想著“天上掉餡餅”,以免身陷違法而不自知,從而持續提升了大學生群體的法治意識和反詐能力。
此外,該院在辦理類似案件中更加注重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地、落細。對于辦案中發現的對部分涉案人員因受人誘使辦理并出售銀行賬戶,獲取少量錢款、未造成嚴重后果且自愿認罪認罰等情形,該院綜合運用“不起訴”、公開訓誡、釋法說理等多種手段,以能動履職做好辦案“后半篇文章”。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