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公司是內資渦旋壓縮機龍頭,產品技術行業領先。公司成立于2011 年11 月,深耕渦旋壓縮機研發,涵蓋熱泵、商用空調、冷凍冷藏、電驅動車用四大系列。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實現批量生產并向市場持續穩定供貨的內資渦旋壓縮機企業,實現了渦輪壓縮機研發、生產全環節的國產化。2019 年至2022 年連續四年渦旋壓縮機銷量位列全國第六位,僅次于五大外資品牌。

當前渦旋壓縮機供給以外資為主,國產替代潛力空間充足。美系、歐系、日韓系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起步較早,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深厚,占據了全球出貨的主要份額,2021 年7 大外資品牌合計占全球93.7%的市場份額,我國企業中凌達及美芝以自供為主,英華特以自有品牌和代工向下游供貨,我國企業合計占全球市場份額的約2%-3%。在“技術追趕+成本優勢+工藝優化”三個關鍵因素催化下,內資渦旋壓縮機已部分實現了國產替代,且替代速度不斷加快,2022 年國內市場CR5(均為外資)已降至80%。

類比轉子壓縮機發展歷程,我們認為10 年內渦旋壓縮機內資廠商市占率或將翻倍。

當前時點我們認為渦旋壓縮機可以類比轉子壓縮機國產替代歷程的第二階段早期(即2000 年左右),目前國產渦旋壓縮機廠商初步具備年產能數十萬臺的量產能力,我們測算2021 年英華特、美芝、凌達在我國渦旋壓縮機市場合計市占率已達到10%左右。隨著量產規模擴大,近年國內廠商在加工上掌握了高精度渦旋誤差補差算法,與同業公司產品相比渦旋加工精度基本在同等水平,類比轉子壓縮機的國產替代節奏,樂觀假設下,我們認為國內渦旋壓縮機廠商有望在10 年內實現市場份額翻倍以上的增長。

“熱泵+冷凍冷藏”地位穩固,商用空調業務有望貢獻較大增量。公司在早期選擇差異化布局熱泵和冷凍冷藏市場,在上述應用場景市占率常年居前列,在空調制冷領域主要與中小廠商合作。隨著公司產能規模擴大及供應穩定性增強,我們判斷公司未來切入大型空調主機廠的供應鏈的可能性較大:1)2021 年公司熱泵渦旋產品已量產供貨格力,有望通過現有合作向商用空調領域拓寬。2)大型空調整機廠通常會選擇2 個或以上且非競爭廠商子公司品牌的零部件供應商合作,當前美的+格力渦旋壓縮機合計產能約為23w 臺,自供比例尚不足20%,公司作為內資唯一一家獨立供應商有望充分享受行業需求紅利。

投資建議:公司是最早達成量產的國產渦旋壓縮機企業,在熱泵、冷凍冷藏賽道多年保持內資第一的地位,產品、技術、知名度行業領先。當前我國渦旋壓縮機供給端雖仍由外資把控,但內資廠商在產品性能、工藝技術等方面迅速追趕,國產替代邏輯愈發清晰,替代節奏有望提速,公司作為內資龍頭有望充分享受國產替代紅利。我們預計公司2023-2025 年實現營收6.2/8.6/12.2 億元,同比增長39.1%/38.3%/41.9%,實現歸母凈利潤1.0/1.6/2.2 億元,同比增長48.4%/48.1%/45.1%,當前市值對應PE 為39/26/18 倍。

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商用空調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境外業務需求、拓展不及預期,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