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杭州市錢塘區推動網格治理模式重塑,在708個網格設立相對固定的議事日,把居民聚起來,讓干部沉下去,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截至目前,錢塘區刑事案件、電信詐騙、治安警情分別同比下降29.5%、48.7%和33.2%,已解決5000余個問題,惠及居民10余萬人次。(據《浙江日報》8月19日報道)
錢塘區下沙街道一居民反饋社區缺少嬰幼兒活動的場所和設施,不到3天,網格長便召集大家議事解決,兩個月后,社區新增了兒童活動空間,有沙坑、跑道等設施。網格議事之所以深受歡迎,就在于它議的是停車困難、電梯運行等居民的身邊事、具體事,與網格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這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重大糾紛的產生,實現“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自治新格局。
網格議事體現出實事求是的作風。群眾碰到的不少難題發生在基層,化解也應該在基層。線上可以通過“格里Yi”等小程序反饋問題,線下涼亭長廊、小區樓道和農家小院都成了議事的場所。這種開放、親切的形式和氛圍,讓大家少了很多顧慮,可以敞開心扉大膽說,做到將問題擺在桌面上,及時有效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干群關系也在這一言一語、一問一答中不斷升溫。
網格議事強化了下沉一線的導向。線上有渠道,線下也有敲門,錢塘區1000余名機關黨員下沉接訪,主動化解矛盾糾紛;按照議事問題的關聯程度,既邀請律師、醫生等鄉賢能人現場助力,也從職能部門請來專家問診把脈;為了讓網格議事日高效運轉,探索建立“135議事辦結”閉環機制……網格議事是干部做群眾工作的好機會,也是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提高工作能力的好途徑。干部跟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圍在一張桌子旁聊聊家長里短,是把各項政策與社會實際、群眾需求有效結合的過程,既能在你一言我一語中講明白各項政策措施,讓群眾聽得進去、聽得明白,又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實的社情民意,增強同群眾打交道、解難題的本領,有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
從北京社區“圓桌會議”,到上海“平安指數”下沉社區;從福建松溪縣以“吃茶話事”為特點的“庭院式”議事平臺,到浙江社區“田園議事會”;從湖北社區“星空夜話”,到湖南社區“屋場夜話”;從安徽“百姓評理說事點”,到重慶圣泉街道推動“五員共治”向“多員議事”延伸……近年來,各種各樣行之有效的基層群眾議事形式,體現出思想觀念的轉變、工作思路的創新,成為發揚民主、體察民情、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關鍵支撐,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探索更多基層治理新模式,必將讓小網格更好承載群眾萬千事,構建幸福和諧的社區大家庭。(周丹平)
來源:河北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