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月球將成為人類“第八大陸”的說法在國際社會上廣泛流行。近段時間以來,登陸月球成為了世界多國關注的熱點,俄羅斯、印度、日本、美國都公布了自己的登月計劃。
為了摘得“首次登陸月球南極”的桂冠,俄羅斯與印度較上了勁。印度于前不久向月球發射了“月船三號”月面著陸探測器,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則發射了“月球-25”號探測器。
(資料圖)
“月船三號”發射
在一開始,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的進展更加順利。盡管俄羅斯發射登月探測器的時間要晚于印度,但俄羅斯率先取得了探月成果。前幾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發布了“月球-25”號探測器拍攝的月球南極照片,印度方面則遲遲沒有動靜。
然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還沒高興多久,就遭遇了意外。據觀察者網21日報道,俄羅斯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已經失去了聯系,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推測該探測器已經撞上了月球表面。
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
與此同時,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布消息稱,印度的登月探測器“月船3號”已經完成了最后一次降速機動,目前該探測器距離月球近地點只有25公里。印度將在選定登陸點的日出時刻開始動力著陸,時間大約為北京時間8月23日的下午到晚上。
得知這一消息后,印度媒體欣喜若狂。印媒高調地表示,“俄羅斯在登月比賽中已經輸給了印度,印度將成為登陸月球南極的第一個國家”。
然而,印度媒體慶祝成功的時間可能有些過于提前。2019年,印度發射的“月船二號”探測器也成功走到了這一步,但它上面搭載的“維克拉姆”號著陸器嘗試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時墜毀。相關人士指出,印度是否會重蹈4年前的覆轍,還是一個未知數。
盡管最終結果還沒有出來,但一些人已經開始唱衰俄羅斯。一些西方網民在社交平臺上評價道,俄羅斯登月計劃的失敗彰顯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俄羅斯“已經淪為了三流國家”,它在航天領域的成就遠不能和蘇聯時期相提并論。
我們看到,俄羅斯在登月一事上確實遭遇了挫折,但勝敗乃兵家常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保證自己每次航天計劃都會取得成功。
美國曾在54年前實現過載人登月的壯舉。但如今,美國航天部門驚訝地發現,美國的登月技術人才已經出現了斷層。在短時間之內,美國恐怕無法重新把航天員送到月球上。
從美國的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工作很難保持一帆風順。如果僅憑著一次失敗,就把俄羅斯定位為“三流國家”,那顯然是不合適的。
克里姆林宮
客觀來講,當今世界掌握空間技術的國家并不多。如果把這些國家分成三個梯隊,那中美兩國毫無疑問是第一梯隊,歐、俄、日、印四家是第二梯隊,以色列、伊朗、韓、朝是第三梯隊。
就算印度在此次登月競賽中“戰勝了俄羅斯”,俄羅斯的航天技術依舊是世界前五名,遠遠稱不上是“三流國家”。更何況,俄羅斯在此次登月計劃中攜帶的科學儀器遠超于印度,既定目標也比印度的要宏大。
印度在此次行動中的主要目標是“成為第一個軟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它發射的“月船三號”登月探測器十分簡陋,只能工作到第一個月球日之后的日落時分。
印度登月車
俄羅斯的探測器則可以在月球南極堅守一年或更長時間。并且,俄羅斯定下的著陸點在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這里找到水的可能性較大。一旦俄羅斯能在尋找水源上取得突破,將會大大推進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進程。
需要指出是的,早在1976,前蘇聯就向月球發射了“月球-24”號探測器,并成功向地球運回了約170克月壤,這意味著俄羅斯在登月、探月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累積。
時隔近50年,俄羅斯的目標并不是重現前蘇聯時期的壯舉,而是想著于2030年前發射三個登月探測器,分別來實現不同的目標。在俄烏沖突仍未結束的當下,俄羅斯的這一計劃更是難得。
日本登月計劃海報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俄羅斯登陸月球南極一事還沒有塵埃落定,日本就已經宣布將在8月26日發射新型探測器登陸月球南極,加入這場“競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也表示,將在2024年啟動多項機器人探月任務。
我們不用理會外界的紛爭,也不用為科技活動賦予太多的政治意義。只要我們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發展,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我們自身的目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