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濟南8月25日電 (記者 沙見龍)2023山東省“奮力推動新階段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活動25日在濟南啟動。據山東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該省將全面推進水土流失防治現代化,力爭到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達86.77%;到2035年,水土保持率達90.67%。
8月25日,2023山東省“奮力推動新階段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活動在濟南啟動。沙見龍 攝山東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張建德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中介紹稱,2022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學習、宣傳、貫徹意見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務。這次聯合多家單位共同舉辦宣傳活動,就是要創新宣傳的方式方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水土保持的濃厚氛圍,為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依法強化生產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水土流失持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趨勢。張建德在該省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曾透露,2022年,山東水土流失面積2.26萬平方公里,比2021年減少618.7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85.7%,高出全國平均值13個百分點。
“水土保持率是指區域內水土保持狀況良好的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通俗的講就是非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張建德說,水土保持率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能夠直觀地反映水土保持狀況和工作成效。按照全國統一技術標準要求,山東系統總結、梳理分析該省水土流失狀況變化趨勢,結合其規律特點、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等因素,科學制定了上述目標。
“這是一個比較高的目標,越往后水土流失的治理難度越大,提升水土保持率的難度也越大。”張建德稱,經過多年的治理,剩余的水土流失面積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地形復雜、位置偏遠、環境條件差,且分布零散,工程措施難實施,植物措施難成活,不便于大規模治理。同時,受極端降雨、不合理種植和耕作方式等因素影響,已經治理的區域也容易產生新的水土流失。
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提出,山東將建立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構建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新體系,落實差別化、精準化保護治理措施;構建“一廊、兩屏、三帶、多區”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新體系,實施水土保持功能提升工程。同時,還將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推進治理提質增效,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和民眾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十四五”期間,山東力爭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750平方公里以上。
(資料圖)山東棗莊臺兒莊區在水土保持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梯田進行整修。臺兒莊宣傳部 供圖實際上,針對水土保持工作,山東各地也在探索小流域治理模式。例如,聚力打造黃河流域節水示范標桿城市的棗莊臺兒莊區,把水土保持作為含蓄天然降水資源、轉化地表徑流的重要基礎,實施黃丘山區、佟莊山區小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項目8個,修建梯田2000畝、塘壩6座、小微蓄水工程20座,栽植水保林1100余畝,帶動發展甜桃產業7000余畝、核桃產業500余畝,改變了山區水土流失嚴重、農田基礎設施差的面貌。
以佟莊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為例,臺兒莊區城鄉水務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稱,項目實施后,流域內林草覆蓋率由原來的40.52%提高到52.35%以上,有效攔截地表徑流,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和土壤抗侵蝕能力,人為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通過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發展了林果業,增加經濟收入。
山東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王魯剛表示,該省財政高度重視并持續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水土保持補償費主要用于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去年以來,該領域投入近2億元(人民幣,下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05平方公里,成為推動水土保持事業發展的有力支撐。2023年,山東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設,對各地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預防保護給予補助。
根據最新的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山東省尚有水土流失面積2.2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3%。其中,水力侵蝕面積2.19萬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6.86%;風力侵蝕面積709平方公里,占3.14%。山東水土流失以輕度侵蝕為主,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4.66%。(完)
標簽: